科技赋能让住宅更绿色 专家聚焦建筑业减碳

发布时间:2024-11-21 19:18:15 来源: sp20241121

  日前,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所属的中能建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能建城发”)等单位的代表围绕建筑行业碳中和路径与关键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广阔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与会嘉宾认为,建筑领域碳中和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应依靠科技创新,遵循用能柔性化、过程低碳化、设计绿色化、环境健康化、运维智慧化的原则。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南京中宁府“六恒”科技住宅的实施,是发挥“企地”共建优势,推动城市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实践成果。

  据了解,建筑与工业、交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主要领域,我国的建材生产、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建筑的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体碳排放的四成以上,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更是占建筑能耗的七成。建筑行业减碳潜力巨大,转变建筑领域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有效实行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可谓任重道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旭东介绍说,建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一是直接碳排放,直接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碳排放,如燃煤、燃气、液化石油气等;二是间接碳排放,使用火力发电的电能或热电联产热能造成的碳排放;三是隐含碳排放,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等过程造成的碳排放。

  杨旭东认为,未来建筑用能需求侧应大力推动建筑节能,不断降低能源需求,提升电、热、冷之间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储能(电、热、冷)以及末端可调控的用能方式平衡供需矛盾。

 

  “建筑用能柔性化、过程低碳化、设计绿色化、环境健康化、运维智慧化,可助力实现我国建筑领域减碳节能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杨旭东进一步解释说,用能柔性化是通过开发利用建筑内各种冷、热、电灵活性资源,实现与电网柔性互动,推行“光储直柔”新型建筑是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过程低碳化是在设计、施工建造、运行及拆除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设计绿色化是采用多目标导向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环境健康化是运用新一代人工环境控制方法打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运维智慧化是基于建筑实际运行数据和物理特征,引入先进控制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以低碳节能为目标的智慧调控。

  作为碳排放重要领域,近年来,建筑业的碳减排与绿色转型颇受市场日益各方重视。特别是,2022年11月,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指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要紧密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科学化水平与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引领住房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全面支撑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自这一规划发布以来,各地围绕城市功能宜居、绿色低碳、智慧人文的发展需求,积极以科技创新开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赛道。

  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为例,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国际生态低碳建设样板区的战略定位。2023年建邺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新建住宅建设标准,支持中能建河西南G29等项目建设“六恒”住宅,奥南区域建设智慧健康“未来社区”,持续打造南京高品质住宅、高品质社区标杆片区。

  “作为南京市首个双铂金级住宅项目,中宁府(河西南G29项目)着力推进绿色建筑、低碳排放等关键技术攻关,依托“绿色+”“能源+”“数智+”研发创新优势,一体打造“六恒”(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恒智)科技住宅,营造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健康舒适的智能居住环境,让居住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稳步迈进。”能建城发南京事业部总经理秦淑岚介绍,该项目围绕“开源节流”(降低能源需求、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从“绿色、装配式”两个维度出发,住宅达到绿色建筑三星和预制装配率50%的双重标准,碳排放强度在《建筑节能与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的基础上降低12%以上。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该项目实现100%冬季供暖热源、100%生活热水、75%夏季空调冷源采用地源热泵,100%楼栋设置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南京中宁府“六恒”科技住宅的实施,是发挥“企地”共建优势、推进城乡居住环境提升的重要实践成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推进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