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力解小微金融三大瓶颈 贷款余额10年平均增速15.4%

发布时间:2024-11-17 00:32:30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杭州4月9日电(奚金燕) 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省十年来探索创新,着力构建既“普”又“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各项贷款占比、户数、转贷效率等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 供图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也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信息不对称、缺抵押担保、转贷成本高是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时普遍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浙江通过制度改革、模式创新,力解小微金融三大瓶颈。

  截至2024年2月末,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万亿元,10年平均增速15.4%;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万亿元,5年平均增速27.8%,高于各项贷款12.4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国的16.9%、户数占20.2%。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所在。2019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依托“数字浙江”建设基础,会同浙江省发改委、省大数据局等部门牵头建设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3年多来,平台累计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授信34万笔、24万亿元;其中,17.2%的企业为首贷户,93.3%的贷款为普惠型小微贷款。

  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解决普惠客群融资抵押物不足的有效途径。针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省市县三级法人、资本分散、规模效应差的制度性缺陷,2021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改革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意见》,聚焦支小支农的原则,整合县级融资担保机构资源,逐步向省市两级担保体系过渡,以寻求放大倍数和风险防控的最佳组合,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对接。同时,探索批量担保、见贷即保、全流程线上担保贷款等模式创新。截至2023年末,全辖银担合作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6亿元,同比增长22.59%。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转贷续贷的过桥成本高的问题,2012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率先推动机构开展还款方式创新,突破了贷款到期必须先还款才能再借款的传统模式,大幅降低了企业转贷成本,随后在全国推广。此后,浙江持续推进无还本续贷、年审制、随借随还、循环贷款等模式,并整合形成“连续贷+灵活贷”机制。截至2023年末,全辖无还本续贷余额1.24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的续贷率;“连续贷+灵活贷”占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比例已超过60%。

  普惠金融关系千万市场主体,也涉及千家万户。针对山区海岛县等重点县域,浙江推进建立“一县一策、一县一品”差异化金融支持机制,助力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据悉,浙江累计开办主要服务县域的地方特色险种120余个,是全国农险险种最多的省份之一。

  十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趋势,浙江还大力推进普惠与科技、绿色、养老、数字金融融合。如,围绕科技普惠,推进“科创积分贷”“科创指数贷”等模式探索,率先落地知识产权线上质押登记试点,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国第一。同时,积极创新知识产权保险、人才创业相关保险,为初创型科技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围绕绿色普惠,依托“碳金融”等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企业碳效、居民绿色行为等信息纳入授信评价,探索创新“碳效贷”“个人碳账户”贷款等服务模式。

  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军表示,过去十年浙江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经验,就是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帮助普惠客群提升造血功能。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动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助力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