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金融活水润泽“小生意”“小日子”

发布时间:2024-11-25 11:58:08 来源: sp20241125

原标题:让更多金融活水润泽“小生意”“小日子”

企业做“小生意”离不开钱,百姓过“小日子”需要钱。保量、稳价、优结构——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三大目标,每个人、每个小企业有望通过金融助力实现自己的“小确幸”。

这是监管部门首次提出“普惠信贷”这一概念,将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以及重点帮扶群体等均纳入其中,明确监管目标。

这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务实举措,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生动体现。

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让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从创新创业的小企业主到怀揣梦想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从经营便利店的小商户到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均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金融的“小确幸”,蕴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自2013年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居民;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连续5年增长超过20%……

从雪域高原的马背银行、摩托车银行,到江淮大地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队,从“茶叶贷”“柑橘贷”“拉面贷”等创新产品争相涌现,到“秒批、秒贷”的线上小额信贷触手可及,一幅幅生动场景见证着普惠金融服务百姓民生的温度。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

覆盖更广——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数量超1亿户、带动近3亿人就业的个体工商户的信贷获得率仍然不高,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仍有待挖掘等。通知要求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并提出加大首贷、续贷投放,扩大服务覆盖面。

结构更优——有限的信贷资源,要用在刀刃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消费等领域的小微企业,乡村振兴领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贫群众等重点帮扶群体,将是今后普惠信贷的关注重点。

价格更惠——普惠金融“可获得”,还要“用得起”。当前,在一些领域,存在普而不“惠”的情况。通过科技赋能、减费让利等方式,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到此次监管部门提出今年普惠金融在信贷领域的具体发展目标,政策持续引导下,将有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普惠信贷针对的是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群体,单笔金额小,整体风险偏高。为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让其敢贷、愿贷,通知专门在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落实落细尽职免责制度、深化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可以看到,金融机构已将普惠金融融入自身发展战略,正在出台更多务实之举:

工商银行2023年普惠贷款同比增长超四成,还成立了数字普惠中心;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已突破4万亿元,今年力争实现人民银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8000亿元;光大银行规划今年普惠贷款增幅超过30%……

在西藏那曲,聂荣县奎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当地农行发放的首笔70万元的“智慧畜牧贷”,扩大了牦牛养殖规模。

在湖南长沙,支持按季度还款的“新市民安居贷”让新市民张先生的还款压力大大缓解,和家人安心地住进了新居。

一笔笔融资,成就一个个企业创新创业的梦想,满足一个个家庭奔赴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的“大画卷”。这,就是普惠金融的意义所在。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李延霞、张千千)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