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4:40:20 来源: sp20241124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金秋十月,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重庆,感受这座山水之城的景美人和。
近年来,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任务攻坚战,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协同治污 守护一江碧水
日前,记者随团来到国内最大的内河枢纽港——重庆果园港,各种颜色的集装箱摆放于码头,货车、叉车、门式起重机等各式设备有序工作,一片繁忙景象。
“港口变得‘智慧’了,也变得更‘绿色’了。”重庆果园港埠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经理郑骁介绍,建设初期的果园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所有货物都是密闭式输送,作业场地都是喷淋全覆盖确保没有扬尘,各生产现场都安装了与环保部门联网并进行实时监测的装置。
船舶和港口污染是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果园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
“那是两套智能垃圾箱,负责接收船舶垃圾。接收的船舶垃圾交市政环卫部门转运处置,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亮表示,在果园港,船舶岸电供电装置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根据水位高低收放管线,确保不同水位状况下船舶都能使用。由此,靠港船舶不用自发电,船上污水全部收集上岸处理,港口作业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巫山是三峡重庆库区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有一群“水医生”。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前沿哨’,我们每月上旬对水质开展手工监测,上、中、下旬开展水质巡查及预警工作,每年获得的手工监测数据1万余个。”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介绍,除了手工监测,当地近年来还加大科技手段运用,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目前每个站点每年可获得监测数据5万余个。
水质监测只是巫山全力守护长江水生态安全的众多工作之一。为了让长江巫山段碧水常在,巫山县严格落实“河长制”,近5年累计巡河8.46万人次,巡河里程达14.3万公里,发现处置河库问题932个。
“‘一江碧水出巴渝’是重庆的承诺,也在持续兑现。”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介绍,重庆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工业、生活、农业面源等污染协同治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
截至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98.6%、优于目标1.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7年保持100%;今年1—9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修复生态 护好两岸青山
“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山下做加法”优化业态。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深入推进缙云山“一心四片”整体改造工程,以“一盘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半山腰的黛湖以前被农家乐包围,生态修复后不仅让“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美景再现,缙云村的31家农家乐也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形成独具巴渝风情的民宿集群,成为近郊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村民的收益也因为环境修复而增加。
“以前有水泥厂,脐橙上裹满了水泥,一斤卖不到5角钱。”奉节县欧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敏说,2013年,欧营村关闭了水泥厂,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村里还对果园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完善水肥一体化、控温控湿等设施,推进标准化果园生产,确定发展纽荷尔、福本、龙回红等脐橙品种,还成立了18个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一斤至少能卖3块钱,价格是过去的好几倍。”
在重庆市梁平区,一个由城郊水库改建而成的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栖居于此。通过对双桂湖原生态、近自然地修复,打造环湖小微湿地群和带状城市小微湿地群近万亩,梁平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获评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
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完成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的48.3%上升到2022年的55%,跻身全国前10位。(记者 雍黎 都芃)
(责编:梁秋坪、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