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3:09:40 来源: sp20241201
【编者按】
东方之约,全球之益。
连续六年,老朋友再聚首、新朋友来相会,中国主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进博朋友圈”持续扩大。
新品首秀、行业交流、战略合作……今年,新老朋友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如约而至。
过去五年,进博会让中国与许多国家和企业结缘,一件件展品变成商品,一个个展商变成投资商,各方携手谱写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故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搭上进博“快车”,打开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
本届进博会迎来了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达289家,超过之前历届水平。百余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总部高管来华参加进博会,规模创下新高。
新朋友纷至沓来
今年3月,中国与洪都拉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1月,40多家洪都拉斯企业带着咖啡、雪茄、红酒、海鲜等奔赴进博会。这是洪都拉斯首次参加进博会,并成为五个主宾国之一。
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洪都拉斯总统府事务部部长鲁道夫·帕斯托尔表示:“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一桥梁,将洪都拉斯作为商业、旅游目的地以及进出口目的地向各方推介,并让人们了解我们的文化。”同时,参加进博会也让洪都拉斯企业有机会更好了解中国市场,结识中国生产商,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和进出口商进行交流。
国家、企业、展品,在本届进博会上都将呈现新面孔。今年有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其中11国首次参展,34国首次线下参展。企业展吸引了近2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以及500多家中小企业首次签约参展。
日本企业无印良品在中国知晓度很高,但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少参加展会。经过对历届进博会的观察,该企业决定正式加入“进博大家庭”。无印良品总经理清水智表示,进博会是全球领先的国际化“大舞台”,能够让企业增加行业交流机会,学习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借助“进博首秀”,无印良品希望将中国设计推向全球市场,并向外界展示扎根中国市场的不变决心。
美国芯片龙头企业亚德诺(ADI)也是进博会的新朋友,首次参展就在技术装备展区一口气拿下了300平方米的展位。亚德诺带来在数字化工厂、汽车、数字医疗等领域最新技术,将边缘智能这一前沿科技作为重点展示,例如基于飞行时间的物体尺寸测量、步进电机高精度运动控制、MEMS惯性测量单元等方案均为首次在中国亮相。
在新加坡展馆,“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和“服务贸易”三个领域全覆盖。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透露,今年有56家新加坡企业的500余名企业代表参会,这是20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加坡参展团。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参展的企业占40%。
老朋友变成“铁粉”
进博会进入第6年,收获了许多“铁粉”,约200家企业连续6年签约参展。其中欧莱雅、博西家电、汉斯希尔、艾纳诗、德勤、安永、普华永道等更是提前“锁定”明年的第七届进博会。
一届届进博会的魅力何在?奥林巴斯中国区医疗事业统括总裁王晓勇认为,进博会不仅是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大舞台”,也是其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的“加速器”,还是其观察行业趋势的“望远镜”。
过去五年,奥林巴斯约有90种医疗技术产品亮相进博会,部分尖端新品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与医药公司现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进博会的反响让这家企业坚定了在中国投资的信心,今年4月,奥林巴斯中国生产研发基地正式签约落户苏州,这是公司首次在中国设立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研发基地,也是首次将核心产品放到日本以外的地区生产。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年年参会的陶氏公司将进博会视为深耕中国市场的驱动器。陶氏公司在前五届进博会累计发布了60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一些客户很快抛来“橄榄枝”。比如去年进博会展出的用“INNATE™ TF BOPE”双向拉伸聚乙烯树脂制成的薄膜,能打造单一材料的可回收包装结构,今年8月,陶氏和蒙牛就这一技术达成了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聚乙烯材料可回收酸奶包装袋。
“结交新朋友、发展新关系从来没有坏处,而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陶氏公司全球副总裁柯乐文(Kolevar)表示,中国是陶氏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今年的进博展台将聚焦循环经济、消费升级、绿色建筑、低碳转型、新能源等5大领域,带来近50种创新的材料科学解决方案,其中10种是全球、亚太或中国首发。
新老朋友纷至沓来,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在会上集中展示。比如,奥索将发布全球首款主动提供动力的假肢膝关节;赛诺根将亚洲首发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衰老抑制剂;天田公司将进行超智能全自动折弯机器人系统的亚太首发;佳农将首次带来厄瓜多尔麒麟果……
丝路伙伴乘上“进博东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沿线国家深化互联互通,有效促进了国家间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借助进博会,各国的优质产品更是加速进入中国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搭乘进博会“快车”,新西兰乳品企业纽仕兰在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企业亚太区CEO盛文灏表示,进博会带来的贸易便利化政策,让进口鲜奶物流通关时间从8天缩短到3天,打通了进口鲜奶的“瓶颈”,创造了鲜奶从新西兰牧场到中国餐桌的72小时奇迹。
“纽仕兰可以说,是在进博会的阳光雨露下长大的。”盛文灏说。如今,新西兰每出口中国三罐牛奶中,就有一罐是纽仕兰的产品。现在“新西兰72小时鲜奶”有了升级版,将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持续放大,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国家企业乘上“进博东风”。本届进博会上,国家展的72个参展方中有6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商业展中有1500家共建国家的企业。
斯里兰卡已连续六届参与进博会,展馆也在发生变化。第一年进博会,斯里兰卡馆主要展示传统的锡兰红茶、蓝宝石,品类单一,工作人员因为不会汉语还有些紧张;到了第六届,展品明显变丰富,大象摆件、木雕等手工艺品充分彰显斯里兰卡风情。
进博展品早已走出国家会展中心,今年3月,斯里兰卡馆在上海环球港世界港口小镇开业,常年迎客,市民可以近距离体验到斯里兰卡进博会的多款产品。销售高峰期,锡兰红茶、宝石等商品每天都要补货。斯里兰卡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主席李德龙说,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展品变成商品,展商变成投资商。
这只是“丝路产品变商品”的一个缩影。为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上海设立了“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推动各类展品在会期结束后高效转为商品。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在全国开设23家分中心,实现了采购变贸易;而另一个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目前也吸引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企业及组织入驻,其中70%以上是“一带一路”的国家馆,有19个国家馆是“丝路电商”的主题国家馆。(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