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2:11:19 来源: sp20241114
一身洗旧的工装,干活动作麻利,一双磨损的黑布鞋上全是泥土……
从垄沟里走出来的老季抬起一只脚:“这是新鞋,刚穿一个星期,鞋底就磨成这样了。”
老季名叫季核亮,出生于天津市北辰区季庄子村,今年53岁,现在是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记者在种植基地见到他时,晒到发亮的古铜色脸庞让他显得比同龄人年长些。
1993年,季核亮从天津农学院毕业后去了一家研究所,主要从事蔬菜良种选育、销售工作。
到了2002年,季核亮却要辞职返乡,一家人都蒙了,季核亮有自己的想法:“每次放假回家,发现父母和乡亲们种地很辛苦,撒下菜种,成活率却不高。自己就是研究种子繁育的,为什么不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让大家少一些艰辛、多一些收入?”
一开始怕家人担心,季核亮就找了个离自家较远的地方注册公司、开始创业。
建大棚、育种、研究、改良……“开始没钱雇人,啥活都得自己干,既要跑菜地,又得跑市场。”季核亮说。
第一年,公司发展颇有起色。第二年,季核亮扩大规模,跟朋友合作建了5个大棚。
为了让种子适应不同环境,他跑到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建了块育种基地,研究种子耐高温、高湿的情况。那时,一年中有1/3的时间他都在出差,脚底磨出泡是常事。
有一次出差途中,季核亮接到电话——“大雪把大棚压塌了!”他连夜赶回,直奔大棚,抢救了一部分,万幸的是,新研发的种子活下来了。从此以后,他决定把育种基地“搬”回老家,方便管理。
“繁育新品种难,市场推广更难。光靠嘴皮子没用,要有好质量别人才相信。”经过试种检验后,季核亮研究的蔬菜新品种在云南、贵州打开了销路,一颗颗种子在西南地区生根发芽。
初试成功后,季核亮打算再次扩大规模。这次,建多少个大棚,研发哪种蔬菜的新品种,不能盲目。
多跑多问多考察后,他决定先跟种子经销商签合同,了解他们的需求量,再跟农户签合同确定种植量,走订单农业模式,以此降低风险。
种子繁育的风险很多,除了栽培管理期间的风险,还有新品种研发风险,种源流失、病虫害、自然灾害风险等。
尤其是新品种研发周期长,“如果不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新品种推出后得不到市场认可,那就全砸了。”季核亮拿公司销量最好的菜花种子举例,过去紧实型的受欢迎,现在是松散型卖得好,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研发方向。
此外,种子质量风险也要严格防范。“纯度是关键。”季核亮解释,“要看育种基地周围一定距离内,是否有同科、同属的植物,防止串粉。”
目前,季核亮带领科研育种团队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100种以上。公司拥有组培实验室1个、二代节能温室16座、授粉大棚16座,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在试验田里边走边看,只见每一畦菜花地头都插有一根小细棍,上面挂着标签,标签上写明蔬菜品种、订单农户姓名、种植地点。
“过去不少蔬菜种源得靠进口,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出口了。”季核亮蹲在地头看着菜花感慨,公司研发的种子已销往周边七八个国家和地区。“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在质量、市场上发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7日 1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