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浙江厚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根基

发布时间:2025-01-04 11:07:54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杭州10月5日电(郭其钰) 沉浸式演出、艺术下乡、邻里集市、巡游踩街、公益电影放映……今年9月,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启动,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文脉文化文明交相辉映。近年来,浙江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启动仪式。郭其钰 摄

  以文铸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厚植于文化沃土,浙江从厚重的历史深处走来。

  东南阙里,以礼相融。南宋时期,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赐家衢州建家庙。自此,这支孔氏族人在衢州繁衍生息,这就是南孔文化的缘起。

  今年9月3日,一堂与至圣先师对话的“开学第一课”在中国儒学馆举行,衢州的中小学生现场演讲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持续举办20余年的“尼山杯”衢州市中小学生《论语》学习系列大赛,如今已覆盖浙皖赣闽四省多所学校,在各族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近年来,衢州大力研究挖掘南孔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文化惠民活动中,春风化雨引领着各族群众。

  邻里友善,有礼相伴。在衢州邻里市集上,比交易更火的是交友;老年课堂上,银发学员们用心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法作品;服务站内,不起眼的“便民理发角”生意火爆、“胡大姐石榴红工作室”充满欢声笑语……

  “邻里无小事,互嵌一家亲。我们社区工作者就是要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衢州市衢江区府前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珊珊如是说。

“尼山杯”衢州市中小学生《论语》学习系列大赛。郭其钰 摄

  以文惠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山乡巨变从质朴的畲歌中传唱出来。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价值,激活文化基因,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山哈大剧院等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高地”。

  凤凰图腾诉说民族起源、雨帘栈道展现迁徙艰辛、青山绿水描绘耕种画卷……在景宁,看一场大型沉浸式演艺《畲秀·千年山哈》,便能走进传承千年的畲族历史。

  “畲乡山水景秀人宁、畲乡姑娘热情美丽、畲家米酒香甜醉人……当我们把这些元素凝聚到一台戏上的时候,文化艺术的市场价值也就有了绽放的平台。”景宁畲族自治县文旅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民族文化走出“深闺”,景宁搭建“民族+文创系列”“非遗+旅游”等平台,做精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试点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民族文化。

  村民蓝爱兰与丈夫周仁建一同返乡,创新畲族绿曲酒工艺,他们开在景宁大均古街的酒坊,年营业额超20万元。

各民族群众欢聚一堂。郭其钰 摄

  以文润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民族特色文化是莪山厚植“中国畲族第一乡”内涵的根与魂。

  莪山新丰民族村村民、非遗传承人钟杏秀从未想过,自己编织的畲族彩带,在远隔重洋的新西兰能卖到1000元一条的价格。彩带是畲族的传统饰品,也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畲民们用一双巧手将田野、日月、山川编进了彩带。

  一条畲族彩带的“出圈”,是莪山做大“畲”字招牌的代表。为了寻找“山哈风情”民族之魂,龙峰民族村的村民们回到祖籍地温州文成追根溯源,深入探寻畲族发展起源历史,承载着浓郁畲族文化的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民俗,已悄然融入现代生活。

  “为了擦亮‘畲’字招牌,我们一方面打造了李氏花厅、畲族村落、山哈风情街区,推动民族服饰设计展演永久落户,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畲族文化进校园,开设畲韵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唱畲歌、编彩带、跳竹竿舞等。”莪山畲族乡党委书记朱杰介绍。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

  如今,浙江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浙江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的实施意见》,目标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