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4-12-21 10:44:30 来源: sp20241221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一个地区要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在产业发展中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要把握好进退取舍的标准和尺度。“有所为”就要做应为可为之事。既符合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又立足本地战略定位、体现本地特色优势的产业项目等,就应当有所为,并且要敢为、快为、大有作为。为此,要切实增强全局观念,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并将其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结合起来,找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比如,处于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东部三大城市群等,应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等方面积极探索,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处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地方,肩负着保障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战略使命,应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不断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的路径和机制。既胸怀“国之大者”又考虑“一方水土”,抓住应为可为之事,各地区就能在全国发展的一盘棋中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合强劲动能。

  现实中,有些事从局部看是有利的,但对全局却是不利的;有些事从短期看能够获得收益,但却不符合长远利益;有些事虽然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但却不符合本地区战略定位或超出本地区实际能力。对于这些事,都要反复思量,守住不为的底线。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彼时,沿岸省市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明确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大开发变成大保护,为的是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以待今后更高质量的发展,谋的是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有所不为的战略决策,体现的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远见。

  要看到,有所为是为了发展,有所不为也是为了发展。比如,为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一些地方关停了一些工厂、下马了一些项目,短时间内损失了一些经济增速。但从长远看,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带来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老百姓提供了普惠的民生福祉,更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倒逼了产业的智能化进程,推动的是整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当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抓经济、谋发展。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同质化等问题。要统筹处理好当下与长远、优势与短板、目标与现实、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关系,既顺应产业发展大势、遵循内在规律,也综合比较优势、自身承载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定位和着力点,走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子,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在重塑一些地区的区位条件。今年上半年,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的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3%。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新疆已经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开放高地。受制于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今天的新疆正抓住对外开放新机遇,将“通道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发展动能更充沛。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国内国际大势、产业发展趋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更好把握“为”与“不为”的辩证法,就能做到进退有据、取舍有道,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1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