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藤峡水利枢纽:护珠江安澜 供水粤港澳大湾区

发布时间:2024-11-17 06:29:20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贵港12月28日电 题:探访大藤峡水利枢纽:护珠江安澜 供水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 张广权

  深江绿水弯连弯,夹岸青山迎船来。年末时节,记者走进大藤峡水利枢纽项目现场,探访工程如何实现防洪、水资源配置、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大藤峡工程)是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工程总投资357.36亿元人民币。2023年9月2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历时9年艰苦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

图为航拍大藤峡水利枢纽。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守护珠江安澜

  大藤峡,广西最长最大的峡谷,控制56%的西江流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被冠以珠江上的“三峡”之称。大藤峡工程建成后,补齐了珠江流域防洪的最大短板,成为流域防洪“王牌”,对流域洪水特别是西江中下游洪水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藤峡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刘刚告诉记者,工程拥有26扇在国内闸坝式工程中位居前列的泄水闸弧形闸门,单扇门最大推力负荷达6820吨,最大总泄流能力达66200立方米/秒。

  “通过和相关部门的数据合作,工程态势感知都在一张图上。”在数字孪生大藤峡应用中心,大藤峡公司枢纽管理中心工程师李颖轻点屏幕,一张流域信息图在眼前展开,“提前半个月就能知道哪些地方下雨、哪些电站加大泄水、形成多大流量,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李颖称,水情调度既要防汛也要抗旱,闸门除了在防洪时调整,在水资源调度时也要调整。

图为航拍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供水粤港澳大湾区

  西江流域水质优良,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排名前列,大藤峡工程正源源不断为广西、广东、澳门提供清洁水源,是澳门、珠海供水保障第二道防线。

  “珠江流域枯水期降水量不足20%,易致冬春连旱、珠江口咸潮上溯。”大藤峡公司枢纽管理中心主任华荣孙介绍,以往通过上游天生桥水库、龙滩水库调水到澳门需要7—10天,现在从大藤峡调水只要3天,有效抑制了珠江三角洲咸潮上溯、突发污染、干旱缺水等水安全事件。

  华荣孙表示,自2020年左岸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至2023年12月24日累计参与12次流域应急补水调度,总计为下游补水达18亿立方米,确保了包括澳门、珠海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民众用水安全。

图为南木江仿自然生态鱼道。张翀 摄

  联通流域“清洁能源走廊”

  走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右岸发电厂房,蓝白相间的发电机组闪烁红色灯光,机柜屏幕显示正在运行的机组参数。

  “昼夜不断的流水冲刷着发电机组下部的转桨带动发电。”大藤峡水力发电厂厂长罗红云告诉记者,大藤峡工程布置有8台单机容量20万千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负荷达3800吨,技术指标名列中国国内同类型机组首位。

  中国规划建设的红水河水电基地有十个梯级电站,大藤峡工程是最后一级。大藤峡工程的建成标志着红水河水电基地开发全面完成,流域“清洁能源走廊”全部联通。大藤峡工程设计年发电量60.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00万吨,是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大藤峡工程累计发电量已超127亿度。

图为航拍大藤峡水利枢纽。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打通黄金水道节点

  西江水系上连云贵、横贯广西、下接粤港澳大湾区。大藤峡工程的建设打通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关键节点,使航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2500吨级船舶可开至柳州,3000吨级船舶可直抵来宾,黔江通航由原来的300吨级提高至我国内河航运最高等级3000吨级,设计年均货运量达5200万吨。

  来到大藤峡船闸管理中心,船闸内新一轮充水作业已完成,随着充水平稳下泄,铃声响起、船闸开启,满载砂石料等基础用材的货船顺利开出。“通过船闸充水泄水的操作,可以使船顺利‘翻’过大坝。”大藤峡公司船闸中心主任王小林指着船闸门说,“这扇下闸首人字闸门高47.5米,单扇重1295吨,是目前世界最高的船闸闸门。”

  “大藤峡工程船闸通航后,大藤峡库区超过100公里的河段被渠化,险滩、暗礁永沉江底。”王小林介绍,目前,大藤峡船闸已实现24小时通航,单次过闸货物量最高达1.8万吨,相当于300节火车皮的运量。自2020年通航以来,船舶累计过闸核载量超2.4亿吨。

图为航拍大藤峡水利枢纽南木江副坝。王以照 摄

  建水生态保护体系

  走进位于广西桂平市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木江副坝。放眼望去,乔木葱茏、水清岸绿。从高处往下看,只见约5400米长的仿自然生态鱼道蜿蜒曲折,宛如绿色丝带从大藤峡峡谷口飘出,俨然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为防止江海洄游鱼类的通道被阻隔,保证流域内鱼类正常洄游和繁殖,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过鱼需求,分别在黔江主坝和南木江副坝布置了黔江主坝鱼道和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过鱼通道。”大藤峡公司环境移民部主任徐林说,黔江主坝鱼道长约3700米,南木江副坝生态通道长约5400米。这9000多米的通道便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江内鱼群洄游产卵所搭建的生命通道。

  在“双鱼道”基础上,大藤峡公司还建设有“一中心、双增殖站”。“一中心”即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双增殖站”即大藤峡鱼类增殖站、来宾市红水河珍稀鱼类增殖保护站。此外,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还建设“五人造生境”,即4处人工鱼巢,1处人造产卵场。

  目前,“一中心、双鱼道、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为主的全国水利工程最大水生态保护工程体系已基本建成,全面助力珠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