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2:29:55 来源: sp20241125
能源产业既是国民经济和民生保障的“压舱石”,又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建设,能源低碳绿色转型向纵深推进。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推进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强化能源保供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用能短板。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命题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日趋成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国网沭阳供电公司助力建设“零碳工厂”和“绿色企业”,为当地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战略保障,日均发电超9万度,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电力1068.75万kWh,降低能耗成本40%;国网金昌供电公司探索“光伏+厂房”新模式,因地制宜利用企业厂区屋顶建设光伏面板,预计年均发电量84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6500吨……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装机规模达216.88吉瓦,同比增长148.1%。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4%,行业总产值超过1.75万亿元。
“充分的市场竞争、产业门类齐全的配套优势、政策的支持引导等,锻造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完备产业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表示,从更长的行业周期来看,如何在保障企业绿电需求的同时兼顾电网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探索。
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输电线路的及时检修和排障是关键。“祁韶特高压”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甘肃送变电公司在这一线路运用“立体化”运检模式,利用无人机巡视、激光异物清除、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等智能技术,快速预警并消除输电线路隐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能源体系的高水平安全不仅体现在输电线路的稳定性,还体现在能源的保供与消纳方面。其中,多能互补模式为“新能源虽清洁但不够稳定”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甘肃东部,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牵头建设的陇东风光综合新能源项目探索“风光同场、风机混排”的新模式,先实现风光两种能源互补,再按照装机容量同步配置多种形式的储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风光同场项目,预计年均生产绿电22.71亿千瓦时。
“新型能源体系的内在要求,其实就是要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表示,如果缺少了新型储能技术的支持,没有任何一种新能源能够独立地担当新能源革命的重任,要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并举,积极发展源网荷储控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保供与消纳是能源低碳转型的两条主线,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是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重要载体。近日,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将为“祁韶特高压”线路祁连换流站更换调相机转子部件,在用电高峰来临前完成线路“全面体检”。这一更新将助力新能源电力的稳定消纳,进一步提升甘肃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在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之外,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加快开展“煤改电”电能替代推广项目,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节省耐火材料、脱硝、脱硫、除尘等用能成本年支出370余万元,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粉尘排放。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体量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先立后破,首先确保能源安全稳定。”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必须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能源行业深刻变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王檬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仁宏、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