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五谷”想“六谷” 宁夏农民合唱团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

发布时间:2024-12-21 11:59:2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银川5月11日电 题:吃上“五谷”想“六谷” 宁夏农民合唱团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当初带着农民一起组建合唱团,图个开心,图个不虚度光阴。没想到我们的故事能够搬上大荧幕,演员还是我们自己。”5月11日下午,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农民合唱团团长李震宏带着80多名农民合唱团成员,来到宁夏银川市,走过铺满鲜花的红毯,走进电影《六谷儿》的首映式现场,成为镁光灯聚焦的“明星”。

电影《六谷儿》首映式现场,红宝村农民合唱团成员进行合唱表演。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摄

  这部经近4年时间创作、拍摄、打磨的电影,讲述的是红宝村农民合唱团的故事,李震宏和80多名合唱团团员全部参演,真实还原他们的生活。

  红宝村村民是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而来的移民,随着扬黄灌溉等工程的实施,移民们将新家园建成了绿洲,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脱贫致富。“吃了五谷儿想六谷儿”是宁夏民间一句方言,如果说“五谷儿”是物质生活,“六谷儿”就是精神追求。脱贫后变得不错的光景也换来了村民沉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无聊空虚,农闲时,打牌、喝酒、吵架成了生活的日常。直到2019年,参与文化下乡的中宁县文化馆干部李震宏的到来,才让他们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

电影《六谷儿》首映式现场座无虚席。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摄

  “我在大战场镇中学当过音乐老师,对这里很有感情。当时只想搞个短期合唱培训,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培训很快结束,我也结束下乡工作准备退休养老了。可临走时,村民们拿出苹果、黄面馍馍想要留住我。”回想起组建合唱团的初始,李震宏眼里泛起点点泪光,“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我决定留下来,索性建个合唱团,和大家一起解解闷。”

  合唱团组建起来了,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成员大多不识字,来自不同县区的移民操着各式各样的方言,加之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给李震宏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我搬来了家里的钢琴,也购置了话筒、音响,给大家一字一句地教。说实话,大家对音乐的渴望超乎了我的想象。白天干农活时,田间地头常有歌声萦绕;一到晚上,大家则在村部一起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多的排练,李震宏带领团员先后参加了“中宁县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合唱展演,参加宁夏银川首届黄河合唱比赛、“丰收节”宁夏文艺汇演等演出,农民合唱团逐步走上了大舞台,也受邀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他们的故事也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被导演刘苗苗看到,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从主角到配角均是素人出演,虽然拍摄难度较大,但我始终认为只有农民自己演,才能演出合唱团对于他们的意义。希望这部电影能成为年轻人口中流行的‘治愈系’电影,让观众看到中国农民的质朴与真诚。”电影《六谷儿》总导演刘苗苗表示。

  刘苗苗的心愿如今已成现实,首映当天座无虚席,直到电影落幕的音乐响起,观众仍坐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场。“看着台下农民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在大荧幕上放声高歌,他们仿佛被赋予了另一种生命力。电影中的原创歌曲唱的是农民的生活,故事和现实互相交错的真实最打动人,好的作品可以抵达观众的内心。”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编剧黄丹表示。

  “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故事,我很自豪。”电影《六谷儿》演员、红宝村村民黄应仲告诉记者,加入合唱团犹如重新走进学校,埋藏在内心的“文化种子”被浇灌发芽,年过花甲也有了新的奔头。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如今,仅中宁县便拥有了12支农民合唱团,李震宏不仅成了每支合唱团的团长,也受邀到固原等多地担任合唱指导。“从山区搬出来的移民,曾经为了生存和发展拼搏,消耗了太多精力,这些年,村美了、人富了,大家的想法也多了。我原本只是一个热心的群众文艺工作者,没想到能指导零基础的农民实现六个声部的合唱演唱,这下担子更‘重’了,可我们的舞台也更大了。”李震宏说,最近,他们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赴国家大剧院演出前的排练,将以全新的原创歌曲讲述他们的生活。

  据电影出品方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影《六谷儿》除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外,也即将被译制成阿语,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让世界了解中国农民奔向乡村振兴生活的全新面貌。(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