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4-11-30 20:27:41 来源: sp20241130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题:新征程上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侧记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邝西曦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山一程、水一程。当时间来到2024年的7月,人们再一次深刻感知改革激荡的磅礴之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的问题。

  会期4天,15日上午拉开帷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步入会场。

  二十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出席会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此刻,距离“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46年;距离“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有10年多时间了。

  回望,走过不凡历程;远眺,充满梦想荣光;而脚下,是历史的新方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如何迈出这关键一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庄严宣告。

  此次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审议通过的《决定》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图,被人们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历史性的大事件,总要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去把握;民族复兴的大时代,更要从矢志复兴、接续奋斗的漫长岁月中去观察。向时间深处望去,能更清晰洞见这次全会,是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实践续篇,时代新篇

  “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

  中国正大踏步向前。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但从二十届二中全会举行的2023年2月到今天,成绩单沉甸甸的。

  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工作报告,既有理论的创新,也有实践的拓展。平实的陈述下,是新征程上一段风雨兼程的生动写照。

  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从这段历程,回顾党的二十大以来的万千气象,再论及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大家一致认为:“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思想的指引,于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如灯塔,如星辰。

  1978年,印刻下国家命运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

  一路风雨一路歌。新时代,将改革继续推向前进。2013年,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这10年多里,千难万险、千辛万苦,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因为人们坚信,“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会场内,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说明凝练深刻、提纲挈领,明晰了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字里行间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与决心。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路,越走越坚定。“进一步”,蕴含着历史的再接续、时代的新图景,需较真碰硬的闯劲,也需久久为功的韧劲。

  “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早在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就为这次全会作了标注。

  这一次,为何将主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

  党中央经过了深思熟虑。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讨论稿)》的说明中给出答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定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这是一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探索,是一场基于新时代特征的接续奋斗,是一条充满实干兴邦精神的奋进之路,何其艰巨又何其伟大。

  绘蓝图、定目标、明方向。新征程上,我们靠什么进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藩篱、激活力、迎挑战,为的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锚定的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赶上时代的只争朝夕,决定了中国改革的现代化指向。全会以“四个迫切需要”,阐明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深刻考量:

  “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伟大变革,蕴含思想伟力。

  为期4天的全会,安排了多场分组讨论。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各小组听取意见建议,不时和大家交流探讨。与会同志踊跃发言,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研讨,反复推敲文件。他们表示,《决定》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政治宣言书,是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动员令,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统揽全局,求真务实

  “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博大精深的新思想、波澜壮阔的新征程,是改革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的沃土。全会文件起草自2023年隆冬之时,延续到2024年的盛夏时节,历时7个多月。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

  作说明时,总书记回顾了文件起草的过程。

  “2023年1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这次全会文件起草,把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贯穿全过程”……

  一份饱含人民期待、汇聚全党智慧、凝结着起草组心血的改革方案,此刻,摆在与会同志的面前。

  翻开《决定(讨论稿)》,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5个部分,分为三大板块。“内容条目通篇排序,开列60条”。正所谓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生动契合了“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的要求。

  《决定》通篇还贯穿开放的要求。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容摆布作了说明,概括为“五个注重”:

  “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

  “这些特点聚焦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与会同志表示,“从中读出了风起云涌的改革形势,读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韬略,读出了直击问题的改革导向。”

  何为全面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作说明时强调,决定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

  新时代的改革从一开始就非简单的修修补补、零敲碎打。“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与会同志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全面”的深意:“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反对形式主义,推进改革一定要求真务实、务求实效。《决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几乎每一句话都涉及一项改革举措。”

  “五个注重”之一,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有与会同志表示,《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体现了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刻把握。

  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是要牵住这个“牛鼻子”。正如全会指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事业发展出题目,深化改革做文章。新时代的题目之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决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列为主要任务之一。而高质量发展的部分,又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单列一个章节。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今年1月,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他的思考和谋划。

  《决定》中,既有“新”的培育: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资增长机制,也有“旧”的改造: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辩证思维贯穿其间。

  “五个注重”里还有一条,“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引发了与会同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独立成章。这次《决定》进一步创新思路,势必带来制度架构、组织方式、评价体系等诸多领域协同变革。而之所以打破藩篱、统筹推进,正是为了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堵点难点。

  教育、科技、人才错位的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问题,营造更有竞争力的科研生态的问题……相关领域的与会同志感慨:“有什么问题碰什么问题,有什么堵点就疏什么堵点。我们的改革有胆识、有气魄,很务实!”

  登高望远,脚踏实地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

  改革推进到今天,在改革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大盘子。今后一个时期,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上。

  1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总书记在随后的重要讲话中为下一步指明方向,“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

  领会和把握这四个要点,有纲举目张之效。

  “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重大原则”,也就是“六个坚持”原则,凝结着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重大举措”,锚定关键领域,凸显改革锐度。

  《决定》强调了“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路,注定有暗礁险滩;走好这段路,注定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魄力、雷厉风行的作风。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除沉疴,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改起;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样的优先序,创造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决定》字句间,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民心所向,大道无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增加“继续”二字……山高路远步履坚定,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

  改革,是万众一心的伟大事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汇聚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

  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正徐徐铺展新的图景。秉承数千年革故鼎新的精神气韵,积淀了数十年变革求新的风范气质,今天的中国,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一条通向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从脚下伸向远方……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