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43:03 来源: sp20241126
日前,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科技支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专项部署。
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由于我国文物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文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存在多重短板。“与国际文化遗产强国相比、与其他领域相比,文物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难以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一背景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国家文物局会同多部门起草了《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结合文物领域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了“突出重点、筑牢基础、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到2025年,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地区性文物科研机构,形成科研方向稳定、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队,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文物保护和考古关键技术,形成若干系统解决方案。到2035年,建立跨学科跨行业、有效分工合作的文物科技创新网络,建成文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和共享服务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科技创新系统性理论、方法与技术。
在文物领域重点技术研发方面,《意见》提出,重点突破石窟寺、古建筑、土遗址、壁画等文物病害无损/微损探测、诊断、防治和保护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发出土出水脆弱文物应急保护及修复技术,优化纺织品、竹木漆器、纸质、金属、陶质彩绘文物成套保护技术;构建适用于文物火灾、洪水、震动/振动、盗窃盗掘、人为破坏等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范技术体系,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智慧博物馆建设、大遗址展示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文物科技创新研究。
技术突破离不开科研硬实力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和生表示,我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能够为文物事业提供有力支撑。他介绍,包括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国重器在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近年来积极将各类高能物理探测装置应用于文物工作,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硬支撑。
加强文物科技研发能力建设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统筹考虑中央级和重要文物大省文博单位科研能力建设,实施“文物科创2035工程”,培育建设考古、文物保护等相关方向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国家文物局科技创新基地及工作站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优势,加强跨学科、跨领域业务联系与合作。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特点,加快建设文物科研标本库、数据库、实验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统筹推进文化遗产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
此外,围绕文博单位科研管理体制落后、科技奖励激励不足、企业参与创新不足等问题,《意见》重点从优化完善文博单位的科研管理规定、实施科技创新激励奖励政策、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动有关科技创新政策在文物行业落地。“比如,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文博单位在科研资金管理使用、科研人员因公出国等方面享受科研机构同等政策;试点部分研究型文博单位享受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等。”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专用装备是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意见》同样提出大力发展文物专用装备。坚持供给提升与需求牵引相结合,深化“制造商+用户”“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文物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巡查监管、预防性保护、修缮修复、展示利用和田野考古等细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装备、器件、软件系统及专用材料,填补空白,实现装备供给、性能和质量提升。扶持量小急需关键装备研发,规范市场需求量大、充分竞争性装备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文物专用装备产业链、供应链。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此前也表示,我国文物装备及应用发展应继续深挖行业需求,推动专业化装备实现新突破,加快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深化产需融合发展,实现文物装备产业向系统化服务转变。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