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0:40:10 来源: sp202411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成效不断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发展和保护的成效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含金量”显著提升。“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黄润秋介绍,去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10年前下降54%,重污染天数下降83%。去年全国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89.4%,比10年前提高25.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展“含绿量”明显增加。黄润秋介绍,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亿吨;95%以上煤电机组和45%以上的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10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完成北方地区3900万户的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方面,10年来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辆超过4000万辆。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黄润秋介绍,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30%,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立。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2017年以来我国累计完成18.5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2.4万个乡镇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黄润秋介绍,党中央建立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部将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黄润秋说。
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系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过去,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全面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取得积极成效,但目前这些措施带来的减排红利已大幅减少。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未来要更多依靠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赵英民表示,下一步,将锚定美丽中国目标,以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为抓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突出精准治污,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突出科学治污,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臭氧污染。突出依法治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深入推进排污许可管理,落实“一企一策”,坚决反对“一刀切”。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水的问题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这个‘牛鼻子’,倒逼岸上各类污染源治理,才能解决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说,目前已累计排查河湖岸线56万公里,推动解决近20万个污水直排、乱排问题。
“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郭芳表示,下一步,将以美丽河湖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督促地方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突出短板,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稳定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当前和今后10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部将切实担起牵头部门的责任,锚定美丽中国目标,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系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十四五’深入攻坚、‘十五五’巩固拓展、‘十六五’整体提升。”黄润秋表示,同时,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引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篇章。
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注重‘房前屋后’,紧盯‘田边道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郭芳说,“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6.7万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5%以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国村庄面广量大,环境问题还是会时有发生。”郭芳表示,健全问题发现机制,通过随机抽样,“四不两直”开展调查取证、案例通报、定期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效。下一步,将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赵英民介绍,2021年7月和2024年1月,我国先后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全国碳市场实现稳起步、稳运行,市场活力稳步提升,充分显示了通过市场手段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发布更多方法学,纳入更多参与主体,严格监管碳市场数据质量,着力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赵英民表示。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介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技术手段较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网络规模看,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监测的站点达3.3万个,其中空气点位1734个、地表水点位3646个、地下水点位1912个、海洋点位1359个、辐射监测点位1834个、土壤监测点位2.2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流域和管辖海域。
从监测要素看,除了水、气、土壤这些传统重点监测内容,还增加了生态质量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温室气体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等,基本做到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完善监测网络,强化监测监管,强化数据应用,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董保同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1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