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20:53:45 来源: sp20241227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张辛欣)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伶仃洋上架通途……近段时间以来,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有人说,重大工程是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因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综合国力,都在一个个重大工程中得到集中体现。
回顾这些屡创第一的重大工程,不难发现,它们是中国创新的生动体现,也因中国智慧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这是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艰辛探索。
在深中通道建设中,曾有这样一个细节:首节沉管与西人工岛的暗埋段在海底完成精确的对接安装,实现首次“海底之吻”。看似浪漫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暗流汹涌的深海之中,将数万吨重的沉管实现毫米级对接,要攻克装备、技术、工艺等重重难关。
嫦娥六号任务从发射至采样返回,其间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拥有400多项新专利……
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一座座被攻克的技术堡垒,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一步步走向自主可控的历程。
这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集中体现。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的事情,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重大工程更是如此。
遥想70多年前,“把道路修向一汽,把煤气通到一汽,把干部调到一汽……”正是举全国之力,中国一汽从零起步,三年建成投产,开启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今天,从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到国产大型邮轮、国产操作系统、“中国芯”,一路行来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令人感慨,让人自豪。
这是自立自强信念的集中展现。
作为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之一,探月工程不允许有一颗螺丝钉的闪失。“17年来,‘长征’火箭以全胜成绩六送‘嫦娥’飞天,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久前接受采访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这样感慨。
不论是探月工程面对未知的挑战,还是国产芯片努力攻克“卡脖子”问题,不断挺进高端、前沿,每一项重大工程背后都有数不清的磨难,也都需要保持耐力、定力,保有自立自强的信念。
都说“国之重器更是国之底气”,这样的底气来自于重大工程所承载的品质意识、奋斗姿态,来自于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重大工程从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着眼于发展。
一个个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一个个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撑起了“流动的中国”;从武汉“光谷”到合肥“量子大道”,依托一个个重大工程,经济版图不断重构……重大工程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天,我们面临着和过去不同的时代背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压力挑战愈发凸显。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从重大工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坚定信念,沿着创新的阶梯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在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为经济发展赢得优势、在未来竞争中争取主动。
以重大工程为依托、为激励,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推动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