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0:11:15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内蒙古大兴安岭10月25日电 题:兴安岭中的“阅卷人”:每一份“试卷”都是绿色传承
作者 张玮 吴慧欣
霜降一过,大兴安岭林区便随时会迎来降雪,在第一场降雪来临前,护林员们要完成退化林修复、补植补造、人工造林、植被恢复等国土绿化造林检查验收工作。
这几天,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对全林区各类型造林场地的检查验收,全面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是规划院负责造林检查验收的第五年,同时也是检查验收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第二年。从9月1日起,各检查验收小组就奔赴各造林现场,再过几天,所有检查组都能结束外业工作。”根河项目组组长王振玉介绍说,今年共组织100余人,分为42组,检查验收分布在19个森工(林业)公司的近106万亩造林场地。
图为森调员们冒着雨进行造林检查验收工作。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供图让王振玉自豪的是,5年时间,林区造林质量明显提高。“栽植合格率、造林成活率、整地合格率、幼苗抚育合格率等都有显著提升。”
2023年,根河需要检查验收的各类型造林面积近25万亩,占今年总任务量的四分之一。
55岁的杨德志是一名普通的外业职工,负责根河萨吉气、约安里等林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
曾是一名司炉工人的杨德志2017年来到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从一名电厂工人到一名森调员助手,工作调动带给他不小的变化,而唯一没变的是依然守护着这片森林。
去约安里林场开车要先走85公里的大路,再走75公里的“林业路”。所谓“林业路”是林业人外业工作时硬开出的山路。
走到车开不进去的地方,杨德志和同事们就穿着水靴走进去,走了3个多小时,刚到林场就下起了雨,冰冷的秋雨下了两个小时,杨德志穿着的薄棉裤都打湿了。“林子里的树不敢碰,不然豆大的雨点哗哗地往下掉。”
晚上回到驻地,杨德志进屋第一件事就是把采集器从衣服兜里拿出来,再把装中午冷餐的塑料袋套在采集器上。“衣服湿了没事,采集器浇湿了就用不了了。”
范文磊是个“80后”,在根河项目组是年纪最小的,但却是个“老兵”,自2007年来到规划院,他始终工作在外业一线。
图为王振玉(左一)和范文磊(左二)正在进行造林检查验收工作。 李铁军 摄丰富的外业经验让范文磊担任了小组长一职,他主动要求承担徒步最远的造林场地。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回来,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有时候还要蹚河……
“年轻人就得多干点儿,权当锻炼身体了。”面对每天要多走的几个小时山路,范文磊言语简练且轻松。
范文磊说,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后,林区的造林质量、森林面积和蓄积都将交出一份新的成绩单。“培育绿水青山是森调人的起始,也是始终如一的传承。”(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