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计划26日发射

发布时间:2024-12-30 01:07:07 来源: sp20241230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左)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本报记者 范柳依摄

  10月19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正在转运途中。   汪江波摄(新华社发)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唐胜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此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三十次飞行任务,也是第十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本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构成仍然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由3名航天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这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6大类工作。

  除了上述常态化工作,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的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这种情况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的。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有望拍摄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此次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神舟十六号乘组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此外,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后续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将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

  根据计划安排,未来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方案阶段研制工作。

  2023年只安排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货运飞船运载能力提升,以往的货运飞船是采用标准型货物舱,从天舟六号开始,采用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约24%,装载重量提高约22%;二是已建立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补给效能不断提升,后续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物资补给策略一直是“未雨绸缪”,以后续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原则是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天舟七号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一年。也就是说,通过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就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

  中国已做好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

  林西强介绍,目前,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即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我国已做好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

  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发布后,共有9家单位提交了10份符合要求的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评估,4家单位获得工程支持,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其中,多家单位采用了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火箭方案,这些公司各自在研的4吨至6吨运载能力的火箭,综合性价比很高,有希望参与后续火箭商业化采购,参与执行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飞行器发射任务。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6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