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发布时间:2024-11-22 08:22:03 来源: sp20241122

  【光明论坛】

  作者:张茜(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基地研究员)

  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精细木工、自主移动机器人、水处理技术、砌筑、烘焙、美发……刚刚在法国里昂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在全部59个项目中获得了36枚金牌,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参赛选手展现出来的高超技能水平,与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之中,是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的决定,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据统计,2023年,全国有81.6%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清单,建成14.7万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不断夯实,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度越来越高。

  劳动是铸就品德的熔炉。“铁人”王进喜在石油会战的艰苦环境中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为国家能源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焦裕禄带领兰考全县人民与“三害”展开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们的事迹是对劳动精神的最好诠释,彰显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无数平凡的劳动者同样用劳动诠释着高尚品德的深刻内涵。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让他们在汗水中感受生命,在奋斗中体验成长,在付出中领悟责任。

  劳动是增长智慧的源泉。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二十四节气的总结、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掌握、农耕工具的改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等,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形态更加多样,但劳动增智的本质并未改变。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的“创客空间”里,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机器人,学到了编程、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知识,不断试错、调整、优化,最终完成作品。劳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新知,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智慧。

  劳动是强健体魄的途径。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劳动也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适量的体力劳动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此外,劳动中的挑战与成就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情绪,减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参与劳动,对于促进其强健体魄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海浦江第二中学的“绿色校园”项目中,由学生负责校园整洁和绿化维护等。学生们在校园劳动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耐力、培养了责任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劳动是培育审美的过程。劳动也是一种实践艺术,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它使人按其审美塑造自然,将自然界的原材料转化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的物品。劳动创造的美跨越时空,中国古代精美的瓷器制作便是典范。匠人们以泥土为基,经过揉泥、拉坯、上釉、烧制等多道工序,将普通的泥土转化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瓷器艺术品。这些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发现劳动创造之美,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双手创造出的美好世界,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以劳动育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感受劳动之美。在东华大学,手工旗袍制作、叶脉书签制作、餐饮制作、手工印染、“三星堆”3D打印设计、陶艺制作等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传统技艺,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劳动创造中感受到了美的真谛。

  劳动,是生命之根,是成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日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