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0:47:35 来源: sp20241124
“年年端阳,今又端阳,遥望四方青山绿水,橘树成行,想起当年写下的《橘颂》,怎能不让我思念我的故乡?”6月7日晚,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现场,饰演屈原的演员深情地诉说着。
伴随着急促的鼓点和恢宏如钟的乐曲,楚辞名篇《橘颂》一出,秭归县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立即在台下跟诵《橘颂》篇章。作为地地道道的秭归人,观众许晶晶说:“在秭归,很多小朋友从小就会背《橘颂》,他们可能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一字一句记下来,慢慢长大了,就会有所体悟。”
宜昌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6月8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热闹非凡,曲裾、战国袍、汉服、旗袍……许多身着传统服饰的市民聚在了一起。身着曲裾的三峡大学大二学生李岩说:“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积淀,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我和小伙伴们穿着不同年代的传统服饰,在宜昌尽情享受端午的节日氛围,就是希望把传统文化弘扬开来。”
宜昌彩陶、夷陵刺绣、点军竹编、土家族服饰、土法印染……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让曾巍一家人看花了眼。“我是江西人,在宜昌工作16年了。每年端午都特别热闹,一家三口来逛市集,一走到棕编这里,孩子就走不动道了。”曾巍说。
在宜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棕编技艺的展位前,围着众多市民游客,栩栩如生的昆虫和颇具新意的卡通形象让人惊叹。“我的爷爷是个手艺人,我从2013年开始接触棕编,现在已经会制作上百种小动物。我非常热爱这项民间工艺,也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棕编技艺传承人魏光翠说。
在屈原故里,忙完夏收的农民、回乡的青年踊跃参加龙舟比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屈原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承志介绍,龙舟竞渡不仅为了勇争第一和祈盼丰收,更为了传承“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本报通讯员 刘欣然)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