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创新打造思政“金课”

发布时间:2024-12-19 10:19:44 来源: sp20241219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当前,各地积极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金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实践故事】刚过去的假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蒋代蕊和多名同学一道,乘坐开通刚满一年的贵南高铁,来到我国西南部乡村开展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是11个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里发生了巨大改变。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打开贵南高铁设计图,却发现在环江一带拐了个‘弯’。正是这个‘弯’,让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有了高铁站,30多万名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坐上高铁。”抵达乡村考察的第五天,蒋代蕊在笔记本上写道。

  她亲眼目睹了村里的变化:村里的甘蔗、桑蚕等农产品销往更远处;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山;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一批年轻人回乡创业。

  “‘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对祖国广袤的大地有了更生动的感知、更真切的认识。”蒋代蕊说,同学们一路都在思考、探讨那些书本没有讲出的“答案”。

  作为蒋代蕊的指导教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蓝海对这堂思政课感触颇深:“思政课的资源不仅是书本教材,更是我们的‘大课堂’和‘大教材’,讲述着国家发生的历史巨变。”

  7月26日,南开大学实践队在环江革命陈列馆了解毛南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受访者供图)

  7月26日,南开大学实践队在环江革命陈列馆了解毛南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受访者供图)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0多年前,内忧外患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爱国三问”,燃起了师生的爱国热情。

  如今,南开大学创新思政课堂,先后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立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90余个。学校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组织师生调研解答学生关心的100个问题。

  “我们希望青年学子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真切感知祖国的深刻变革。”蓝海说。

  仅今年暑假,南开大学就有536支队伍近45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受教育、长才干。

  南开大学师生在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了解乡村振兴成就。(受访者供图)

  南开大学师生在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了解乡村振兴成就。(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一批批南开学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