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36:14 来源: sp20241122
10月28日晚,西子湖畔,亚残运会主火炬缓缓熄灭,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圆满落幕。短短几个比赛日里,来自亚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激情拼搏、创造传奇、传播友谊,书写了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精彩故事。
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灵感源自良渚文化里的“神鸟”形象,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一脉相承;杭州亚残运会会徽“向前”的主体图形为10条半弧形线条,犹如奔腾不息的钱江潮,与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在风格上一致……
这样的设计饱含深意。杭州亚残运会对“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追求,传递的正是无论身体健全与否,每个人都能成就同样的精彩。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
“在生命奔腾的路上,往爱的方向,渴望远方,倔强成长,傲然绽放。”这首杭州亚残运会宣传推广歌曲《我们都一样》,唱出了残疾人朋友张开翅膀、飞往梦想的心声。
△2023年10月23日,中国选手谢毛三获得本届亚残运会首金。10月23日,碧波如镜的富春江上,中国选手谢毛三夺得本届亚残运会的首枚金牌。
从2015年接触皮划艇,到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入队即“高龄”的谢毛三从未想过放弃。她用8年的时间,驾驶着皮划艇向着人生的绿水青山“逆流而上”。
金牌和辉煌的背后,是残疾人运动员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是对技能和意志的双重磨炼。
△2022年3月8日,在2022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选手王跃(左)获季军。视障姑娘王跃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中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她说:“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她这句话,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钟倩用左手一根手指打字,累计发表作品400余万字,还创办了残疾人公益读书会;失去一条腿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龚钰犇,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每有一笔订单就拿出2%的收益作为爱心捐款……生活中,到处都有“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感人故事。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赞美自强模范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气,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充分发挥,看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届亚残运会共设22个大项、564个小项,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亚残运会。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实现了“四连冠”,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他们全力以赴、永不言弃,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更多人昂扬奋发、勇敢逐梦。
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
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来自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苗族姑娘杨淑亭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
2011年,杨淑亭遭遇车祸,下半身瘫痪。在人生的谷底,得益于党的一系列好政策,她开办生产足球、箱包等的企业,带动了家乡数百家贫困户脱贫。2019年5月,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包括她在内的大会代表。
“再次见面,我也很高兴,为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钦佩!”听了杨淑亭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你提到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位于杭州文汇学校的草地掷球项目场地,是亚残运会史上首个由中学操场改建的竞赛场馆。改建过程中,将连接休息室和比赛区域的坡道从单面改为了多面,方便轮椅上下;比赛场地的门槛使用了移动的枕木,方便轮椅进出……无障碍设计理念覆盖场馆的每个角落。
△2023年10月25日,结束轮椅篮球比赛后的中国队和阿富汗队球员通过无障碍坡道,顺利上车返回运动员村。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杭州亚残运会19个竞赛场馆全部配备无障碍设施。此外,“会说话”的观众手册、“摸得到”的服务指南、各类视觉辅助服务,在点滴细节之间,传递着举办方“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暖意和心意。
“从设施到服务,特别顺畅。”泰国代表团坐式排球运动员帕拉蓬·耀华普称赞,“东道主很好,非常棒。”
如今在杭州,“礼让盲道”、文明驿站手语服务等“残健共融”场景蔚然成风。亚残运会只有短短几天,但这场盛会所展现出的细致温暖、有爱无“碍”,铭刻下中国为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023年10月28日,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上的“中华第一舟”。亚残运会闭幕式上,火炬熄灭环节匠心独运。在熄火仪式的故事中,实证中华文明的“中华第一舟”,载着听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一起畅游时空,向“桂冠”火炬前行。
杭州亚残运会的一个个细节,都向世界展示中国尊重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理念、努力和成效。
当中国体育进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时代,残疾人体育事业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迎来发展的春天。
各类残疾人每年定期参加“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和“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全国性残疾人体育品牌活动。通过参加这些体育活动,残疾人朋友不仅可以体验运动项目,展示和交流康复健身技能,还增强了身体素质,坚定了融入社会的自信。
此外,残疾人各方面的保障和服务都不断完善和提高。《“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两期国家残疾预防5年行动计划……全方位、立体化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让幸福触手可及。
△2023年10月28日,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中国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国8500万残疾人一起实现的现代化。本届亚残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中有工人、农民、学生、自由职业者,他们中有56%的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不少人还考上了研究生。他们尽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杭州亚残运会的圆满成功,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所说:“我参加过许多残疾人运动会,我认为杭州亚残运会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
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共赴未来,值得期待。
心已相约,梦必闪耀!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责任编辑:杨彩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