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7:58:48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宁德2月12日电 (郑文敏)走进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林间分片种植着草珊瑚、黄精等中药材,满眼葱茏。林场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
航拍黄振芳家庭林场。黄起青摄“以前,村子四周都是‘光头山’,常年地质灾害频发,现在满目苍翠,生态越来越好。”黄振芳的儿子黄传融见证着这片山头的美丽嬗变。
“荒山”变“金山”,源于40多年前的植树造林。1983年,年逾半百的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带领全家贷款8万元(人民币,下同),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并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茶叶等作物,“以短养长”。三年时间,黄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亩,成为周宁县有名的“造林大王”。
从“一家种”到“家家植”,在黄振芳家庭林场的示范带动下,后洋村掀起了造林热,短短几年,林地面积扩增到7307亩。
山还是那座山,改变的是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近些年,黄传融接手了林场中的一应事务。“在‘三库+碳库’的生态理念指引下,我们向林地要产出、向空间要效益,让不砍树能致富变成现实。”黄传融说。
得益于后洋村丰富的森林资源,黄传融深耕林下,种植了100多亩中草药、养蜂200箱,“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滋味”。黄传融说,每年仅蜂蜜这块收入就有15万元;等中草药收成了,收入会更可观。他还尝试发展生态农业,流转89亩土地种植葡萄、土豆、蜜薯等,带动5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黄振芳的儿子黄传融(右)接过“接力棒”,在林下种植中草药。黄起青摄好生态带来好发展,黄振芳家庭林场已发展为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并建起全国首个“森林党校”。2021年7月,福建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也在此成立。
背靠绿色银行,后洋村“出圈”又“出彩”,依托黄振芳家庭林场,探索“林养、林种、林游”融合新模式,积极打造“三库”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谐牧业、三杉花卉、林下中草药种植等绿色产业纷纷落地,活力涌动潜力足。
绿色接力,生生不息。“三十多年前,爷爷带领正值青春之年的父辈们垦荒造林,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黄振芳的孙女黄娟娟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深情地讲述一家人植树造林的故事。
黄振芳父子在林场巡护。郑文敏摄“树三代”黄娟娟是小学老师,也是一名新时代宣讲师,随着山林一起成长的她,对山林情有独钟,一直致力于讲好黄振芳家庭林场故事,引导更多人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共绘美丽新画卷。
“守护这片大山,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讲给下一代、讲给更多人。”黄娟娟说。
与黄娟娟不同,把一件件林下产品搬进直播间,这是黄振芳孙子黄宇斌编织的蓝图。“我们把外面的新思路带回林场,把这里的绿色产品介绍给更多的人。”受祖辈和父辈的影响,大学毕业后的黄宇斌选择从大城市返回家乡,与山林打交道。他组建“90后”青年团队,做直播、拍短视频,用新模式赋能传统林业,让后洋林下产品冲向“云端”。
七彩后洋。林子杰摄一片林,三代人,绿了青山,火了日子。在后洋,一个个青年接续林下“掘金”,有的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有的创建林场研学基地,还有的培育多肉植物销往世界各地……“生态+”正在让山村发生美丽嬗变。(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