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民政协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31 07:11:21 来源: sp20241231

  图①:贵州贵阳国际陆港首次开行的直达中亚班列停靠在贵阳都拉营站。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图②:集装箱船舶在重庆化工码头进行装卸作业。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引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意见建议,在完善协调机制、加强物流枢纽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加快多式联运与产业融合等方面深入交流,为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在运输通道、物流设施、通道运行与物流效率、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沿线省(区、市)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全面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引擎。”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王炳南表示。

  2023年9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调研组赴广西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展专题调研,实地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进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委员们认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是深化国际国内交往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举。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如何加快共建步伐,实现高水平发展?

  经过深入调研,王炳南建议,应进一步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建设,强化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开展地方政府定期协商、企业互利合作;加快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通道沿线省份的产业、贸易、物流等信息,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

  在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看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出政策,也要建机制。“应强化规划引领,围绕通道建设重要时间节点,明确各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名录,建立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项监管细则,强化通道产业政策与重大交通规划的有效衔接。”张恩迪建议。

  加强智慧联运,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

  委员们普遍认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要推进枢纽站场、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硬联通,更要实现管理制度、智慧化运作等标准规则软联通。

  “采取央地共建、多方协同、政企合作等模式,统筹通道沿线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并加强与国际标准规则的有效衔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建议,加强智慧联运通道建设,研究试点以海铁联运、陆空联运为主形态的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同时加强与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贯通组合,加快建立跨境联运新规则和国际贸易服务新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海关总署原副署长胡伟在调研中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中存在融合发展不足的问题。“以口岸通关为例,目前,沿线‘13+2’省(区、市)共有对外开放口岸105个,部分口岸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跨境物流发展需要,沿线缺少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相关数据交换共享存在障碍,跨境物流通关效能需进一步提升。”

  如何破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中的堵点?胡伟建议,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将具备条件的口岸纳入建设试点,大力推进口岸设施智能化,提升口岸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完善口岸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在国家层面制定海关、铁路、港口、航运等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推进跨部门信息开放共享,提高通关服务效能。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位于广西的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大运河,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便捷的水运出海通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彤宙建议统筹把握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沿线产业开发,超前考虑运河开通后的产业导入和产业培育,积极推动“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经贸、以经贸带产业”,以运河建设为抓手形成“经济动脉”“生产长廊”和“产业集聚带”。

  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对接,提升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水平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对沿线地区的定位、功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建议,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对接,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建议研究制定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对接发展指导意见,统筹推进产业园区、物流通道、对外开放平台等建设,促进改革落实举措融合对接。”王昌林说。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出境必经之地,近年来,云南立足区位优势,持续放大中老铁路的黄金大通道效应,高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欧班列等,更好服务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提升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副省长杨洋表示,一方面将加大对云南沿边铁路和沿边国道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同时,加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建设,统筹班列、陆港等资源,加快推进周边集疏运体系和跨境物流通道支撑节点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推动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要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联通我国与东盟的优势,推动通道沿线龙头企业在东盟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依托通道沿线上的开放平台,深化与东盟旅游、运输等服务贸易合作,加快提升与东盟在跨境电商、数字软件等服务贸易合作水平。

  “建议深化与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跨境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借鉴中马‘两国双园’模式经验,鼓励通道沿线地区与东盟国家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园区。”顾学明说。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2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