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银发族”,做好“暖科普”(金台随笔)

发布时间:2025-01-04 16:42:44 来源: sp20250104

  在居民社区,民警结合案例讲解如何识破养老诈骗“套路”;在农家院落,青年志愿者向老年人演示网上购物、线上缴费等操作;在“云端”平台,各类健康科普公益直播和微视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对所谓的“养生秘笈”逐个辟谣……如今,各类面向“银发族”的科普活动,助力老年人提升科学素养、享受健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关爱“银发族”,让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更有保障,离不开科普的力量。相较于年轻群体,一些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对有限,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也相对较慢。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升老年群体科学素养和反诈防骗能力,既要有针对性地普及知识技能,帮助老年人提升信息获取、识别和应用能力,也要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老年科普效能。

  运用轻松写实的轻喜剧风格,展现普通退休家庭日常生活;将糖尿病、骨折等10余种老年常见病的认知、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知识融入视频短剧……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打造的老年健康科普短剧《康阿姨和她的老邻居们》中,健康科普的说教味淡了、趣味性浓了。本色出演的医护人员借层层递进的情节点破误区、讲解知识,深入浅出又寓教于乐。短剧片尾还制作打油诗,提炼“家中杂物整理好,别给绊倒留机会”等贴心提醒,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类似“暖科普”短剧的创新科普服务,老年人愿意看、生活中用得上,彰显了科普的温度,令关怀直抵老年人内心。

  这也提示我们,丰盛的科普“大餐”不仅要“合胃口”,也要“易消化”。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渠道触手可及,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对话,传播严谨科学知识的科普讲解也可以做到妙趣横生、喜闻乐见。比起借助专业设备健身,老年人或许更加期待从科普中了解如何在家利用一把椅子、一条毛巾、一面墙甚至一瓶水来锻炼身体;相比于一些高深莫测的术语和晦涩难懂的分析,老年人或许更加期待诙谐幽默的表达、简单易懂的白话。

  提升科普的温度、让科普知识和技能入脑入心,关键还要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实现“老之所需有所应”。“喝骨头汤到底能不能补钙?”“土鸡蛋是不是更有营养?”现实中,老年人对健康提醒和保健提示类资讯有着更明显的偏好,期待获取更多专业权威的信息和细致深入的讲解。针对这一需求,越来越多来自专业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通过参与编制漫画科普指南或录制短视频,为老年人答疑释惑;各地老年大学、社区服务点等办讲座、开课堂,将科普活动送到家门口。更多专业科普力量的加入,意味着更广泛的传播普及、更深层次的素养提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普生态,切断谣言传播的链条,更好保障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下一步,要凝聚合力,不断提升科普的精度和温度,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科普需要,推动老龄工作中的科普模式在内容上更“适老”、形式上更“亲老”、获取上更“便老”。做好“暖科普”,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才能让“银发族”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