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1:17:40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上海11月23日电(记者 陈静)“近年来,上海将老城区更新改造作为事关民众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的民生工程。”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彭沉雷23日在此间表示,“上海老城区改造工作持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将旧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结合,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全力保障支撑旧改,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更新模式。”
在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德专家研讨会上,彭沉雷表示,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它在完善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重塑城市形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经过30多年的旧改,上海共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超过3000万平方米,受益的居民大概有130万户,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
2023年中德专家研讨会举行。( 中新网 记者 陈静 摄)据悉,本次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题为“有机更新复合利用——老城区改造中的技术与规划”。彭沉雷指出,中德两国在城市更新方面各有所长、各具特色。近代以来,德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框架性更新规划和谨慎的城市更新等先进理念,开展城市更新,使城市功能日趋合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公共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民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次研讨会上,上海市政府的参事与来自德国的专家学者交流新的理念、新的经验,为城市未来的发展贡献智慧,非常有意义。
据悉,加强城市历史环境整体保护,探索渐进的、可持续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是做好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的共识和目标。在本届研讨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邀请中德两国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资深的从业者,围绕城市更新与老城区保护之间的平衡、老城区安居品质的提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低碳更新,如何在老城区更新改造中的创造新消费、新产业等话题,展开对话。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子来教授直言,上海城市更新正处于转型阶段,面临很多挑战。他认为,中国正处于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再生的转型。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首批专家库成员沈晓明表示,上海旧区改造的原则已经从“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换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他指出,当前中国城市的逻辑从吸引产业的开发式旧模式走向吸引人才的新路径。区别于其他城市,建筑艺术、人文自底蕴和人性化的生活等,将是上海最独特的魅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顾晓敏表示,可以通过生产和再生产的重构,或者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经济与社会等的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下的新产业、新消费催生空间重塑新模式。”顾晓敏直言,中国很多地方,包括:南京、上海、成都、西安,都把老城更新的空间重塑和科技创新融合,形成城市“硅巷”。
研讨会上,德国科特布斯市城市发展、交通和环境局局长多琳·莫豪普特以“设计可持续城市中心的行动方案——转型和结构变革的层次”为主题,回顾和总结了科特布斯市的城市更新过程,并分析了中心城区在商业经济、社会结构、交通出行、文化转型等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在“城市更新与老城区保护之间的平衡”专题中,德国维斯马应用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马库斯·哈克尔以视频连线方式作“未来城市和老城特征保护”专题演讲,并以维斯马老港区为例,阐述了建筑文物对于见证文化、保存身份认同的独特作用。
据悉,中德专家研讨会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与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创办。自2015年创办以来,研讨会聚焦工业4.0、城市水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绿色发展等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为上海发展凝聚各方智慧,为参事参政咨询提供国际化视野。(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