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乌克兰危机两周年,美西方图谋“破产”?

发布时间:2024-12-27 17:27:34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2月24日电(魏晨曦 张乃月)两年过去,乌克兰危机背后,一场俄罗斯同美西方前所未有的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仍在继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与此同时,美西方企图通过这场危机,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混合战”,拖垮俄罗斯经济……这样的图谋能否实现?又引发了哪些问题?

  针对一系列问题, 中新网 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荣展开深入解读。

 

资料图: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街道。

  “比冷战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在这场变局中,持续发酵、引发全球震荡的乌克兰危机,是如何全方位、立体地影响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走向?

  首先,这场危机“切割”了欧洲自身。

  乌克兰危机影响下,比“冷战”更糟糕的情况已经在欧洲出现了。丁晓星解释道,俄罗斯和欧洲开始全面脱钩,不仅能源关系破裂,国际交往、人员交流也受到影响。

  陈玉荣表示,欧盟加快吸纳部分独联体国家“入盟”步伐,部分独联体国家在“加盟入约”“疏俄亲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借助乌克兰危机的影响,美国开始大搞盟友政治,企图撕裂世界。

  陈玉荣指出,美国坚持“零和博弈”策略,持续发力角逐独联体,全方位“遏俄”、“弱俄”。

资料图:北约标识。

  她认为,一方面,美国不仅分化了俄罗斯同其传统盟友的关系,持续向中亚国家“敲竹杠”“搞内耗,搞小圈子”;另一方面,美国还强迫盟友选边站队,加大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大搞“脱钩断链”,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还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对立。

  在此情况下,北约实现新一轮扩张,芬兰正式“入约”,瑞典也将成为其第32个成员国,欧洲安全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她指出,事实上,北约新一轮东扩已成为既成事实。

  与此同时,俄罗斯采取多种举措削弱援乌力度,例如暂停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全方位抗衡美西方的战略遏制。

  此外,乌克兰危机给全球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带来了许多潜在冲突。

  陈玉荣表示,“我们处于百年变局之中,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更多是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上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增加。”

  她认为,乌克兰危机延宕两年,给世界安全格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像巴以冲突,还有一些发生在亚太与拉美地区的“小冲突”,都是在俄乌军事对峙持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资料图:加沙地带的以军坦克。

  对于这场危机的影响,丁晓星则认为,乌克兰危机两年来,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转换期,更多的国家自主意识上升,多极化进程加速。

  “美西方图谋已破产”

  冷战结束后,美国推动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最终引爆了乌克兰危机。两年来,美西方与俄罗斯在战场之外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多位专家指出,乌克兰危机,已经成为美西方和俄罗斯的角斗场,在巨大的沉没成本之下,双方难以轻易退出。美西方企图通过这场危机,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混合战”,拖垮俄罗斯经济。

  不过,这样的图谋已经“破产”了。

  一方面,西方国家逐渐对援乌展现疲态,这场“混合战”能否持续,还是未知数。

  丁晓星表示,如今西方对乌军援“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在美国”。2024年美国大选背景之下,美国两党对援乌看法存在分歧,互相掣肘,导致对乌援助法案迟迟无法通过。

  刘英进一步指出,西方的军援是决定这场危机是否持续下去的最核心、决定性的力量。西方在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如果没有西方的支持,危机可能会迅速结束。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2年2月,美国飞机将军事援助物资运抵乌克兰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

  她补充道,除了美国国内两党争端,让西方对乌军援逐渐疲软的原因还有两点:其一,欧洲长达两年看不到乌克兰取胜的希望,而自身经济、能源和军备等多方面却在受损;其二,西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财力、军力等力量不足以继续向乌提供支援。

  不过,刘英指出,在俄乌实现停火之前,欧盟不会停止武装乌克兰,因为援乌早已成为一种“政治表态”,而非战术或战略上的博弈。她认为,欧洲对于援乌会持续疲软,不再增加力度。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经济韧性远超西方的想象,没有被西方大举制裁拖垮,GDP甚至实现了超出预期的增长。而制裁对西方的反噬效应,却开始不断显现。

  首先,欧洲国家在对俄制裁过程中自身经济利益受损。

  丁晓星认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不得不与俄罗斯进行“切割”,令欧洲处境艰难。俄欧能源关系破裂,欧洲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全球购买能源、石油、天然气,致使欧洲经济成本上升,经济竞争力下降。

  陈玉荣指出,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3年的冬季,由于保证温暖过冬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欧洲底层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冲击。

  其次,制裁破坏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地区安全。

  刘英指出,在外交上,援乌的“政治正确”,让欧洲国家一定程度上失去政治独立;在安全上,援乌客观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防投入,导致该区域炮弹与武器数量减少,难以再应对另一场安全威胁。

  另外,在欧洲,还有三种负面情绪在蔓延。

  第一,紧张。陈玉荣指出,2023年以来,乌克兰与欧洲就粮食过境问题龃龉不断,造成关系紧张,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因此动摇对基辅的军援立场。

  

资料图:自卸车在一座乌克兰粮仓中卸载谷物。

  第二,反战。刘英指出,乌克兰危机叠加巴以冲突,“让本就糟糕的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受到冲击,欧洲难民危机持续恶化,民众反战情绪不断高涨。”

  第三,担忧。丁晓星还称,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依赖都在加强。然而,作为“盟友”,美国曾经抛弃阿富汗,现在又因为党争搁置对乌援助,“十分不可靠”。加上2024年是大选年,难以预测的因素在增加,欧洲对美国的担心也在增加。

  “和谈是唯一的出路”

  在这两年中,国际社会上呼吁停火止战的声音持续不断。

  2023年夏季,在沙特吉达,包括中方在内的多国代表出席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进行广泛交流。同年,多位非洲领导人组成和平特派团,先后前往俄罗斯和乌克兰劝和。

  专家们指出,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适合且有意愿发挥积极作用,并已采取不少行动。

  刘英分析称,中国是与俄罗斯战略互信程度最高的大国,而且与俄乌双方都能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影响力,是被信任的国家。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强调,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遵守,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应该得到支持。

  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直面外界疑惑,更加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

  近期,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第六十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中方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

  “和谈是解决乌克兰问题,走出当前困境的唯一出路。”陈玉荣指出,“中国没有像美西方一样拱火浇油,而是一向坚定地支持止战停火,不放弃劝和促谈努力。我们2023年派出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到包括俄乌在内的多国去阐述中方立场,进行沟通,就是希望各方能够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危机。”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王毅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完)

【编辑:陈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