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7:43:00 来源: sp20241114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本期主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政课建设,是解决教育根本问题最直接最关键的途径。新时代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凝聚“价值最大公约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统领,画出“理想信念同心圆”。如何推动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理论圆桌会集纳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章,与大家一起学习。
学好讲好教材 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撰文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关键教材的有力支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始终是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科学理论只有走近师生、武装师生,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彰显力量。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作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阐述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要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抓好思政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环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整体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把“讲准”作为前提、“讲深”作为核心、“讲透”作为关键、“讲活”作为导向,以经典文献为依据讲出理论的深邃,以发展脉络为重点讲出历史的厚重,以中外比较为方法讲出视野的广博,以生动实践为根基讲出思想的鲜活,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鲜活的教学语言、前沿的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伟大思想之间的距离,使广大学生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得到思想启发、战略启示、智慧启迪、信仰启蒙。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冰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善于发现问题。思政课教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内化为自己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有效辨别问题。上好思政课,要求教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增强问题辨别力和理论解释力,在各种思潮、主张面前明辨是非,对各种观点、现象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只有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廓清各种迷雾,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深刻分析和解答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准问题、抓住关键、阐明规律,才能讲清楚深层次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学生解疑释惑,让学生听之解渴、学有所得。
推进数字思政建设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孙楚航、罗亮发表文章指出,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充分发挥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数字思政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文章认为,数字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数字化这一重大时代背景的范式转型与全面应对。它不是传统思政的简单增补,也不是单纯的方法改进,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运行适应数字时空境遇的转型升级。数字思政的研究对象是数字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是对数字社会思想与行为引导规范进行的学理阐释、理论表达和实践创新,从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推动思政教育新生态构建和体系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温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健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推进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创新课程内容,构建链条式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改革创新课程内容,精心设计、逐步推进,构建起主线贯穿、环环相扣的“链条式”课程内容体系。提升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连续性、逻辑性,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既分层分类、又有效衔接。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接力式教师队伍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改革创新教师队伍选、育、用等管理体制,促进不同学段教师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
夯实制度基础,构建协同化长效保障机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一体化构建备课平台进而实现资源共享,需要一体化培养思政课教师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同向同行。
优化教育环境,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统筹运用好各方面力量与资源,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善用“社会大课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水静撰文提及,“大思政课”理念及其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的紧密互动中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科学的理论总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把思政课道理讲深刻、讲透彻,必须牢牢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更须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赋予科学理论以深厚的实践基础。
把思政课道理讲生动、讲活泼,必须善用社会实践的丰富案例、新鲜故事。只有善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触可感的丰富案例、鲜活故事,才能把抽象的思政课道理讲新讲活,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增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科学的理论总是昭示着时代的奋进征途,激励着广大青年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投身伟大实践、争做强国先锋。“大思政课”是一种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方式,善用“大思政课”的丰富资源,有利于从理论的高度为广大青年学生解疑释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