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刺绣焕新机:拥抱创新 跨界融合

发布时间:2024-11-15 03:07:19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台州9月8日电(傅飞扬 庄嘉瑜)成排的白炽灯照亮工作间,心灵手巧的绣娘坐在绣架前,手上捏着针线,对照底稿不断刺下又穿出。无数次循环往复,丝帛上渐渐有了层叠起伏的肌理纹样……

  台州刺绣(下称:台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独创,于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世纪初,台州本土刺绣工艺与西方的雕镂、抽纱等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雕平绣”风格。鼎盛时期,台绣绣衣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东方瑰宝”的美誉。

台州刺绣作品。庄嘉瑜 摄

  20世纪末,受工业化等冲击,曾以代工为生的多家绣衣厂归于沉寂。而如今,台绣的传承人们在工艺创新、艺术创作、产品开发、业态融合等方面加以探索,推动非遗技艺不断传承发展。

  “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非遗。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中汲取能量,让非遗活在当下,让艺术抵达生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台绣代表性传承人、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霞近日受访时说。

  今年6月,该公司将一件长约6米、高3米的作品《潺潺》送往杭州一家酒店。《潺潺》被挂在大堂,作为接待背景墙。

  台绣颇具立体感,而《潺潺》的设计图与最终成品差别不大,这是如何做到的?

  “手绘设计图画不出逼真的立体感,除非是塑形相当高超的画家。”林霞说,相比电脑设计图,手绘设计图完成周期长,无法灵活修改图形、色彩等,又难以呈现细节。

  因此,2013年,林霞开始用PS软件进行设计工作。伴随实际应用,她发现无论是PS软件还是手绘,终究停留在平面线条的处理,无法呈现台绣独特的立体浮雕肌理以及质感、色彩的精细差异。

  彼时,作品的最终样貌大多存在于林霞的脑海中,难以借助设计图准确传达。刺绣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林霞拍摄试好的针法小样,将其转入电脑提取,再用于设计。未经试样的刺绣元素,则会通过3D建模,做出理想的肌理效果。

  如此一来,刺绣的针法、肌理、色彩等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设计图上,不仅让绣娘更为得心应手,还方便客户看到刺绣成品效果。

  “现在AI设计很火,我们也在运用它辅助设计开发。未来,我希望能在声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方面有所探索。”林霞说。

  近年来,林霞大胆跨界,不断探索台绣融合新业态的更多可能性。在与一位餐厅主理人的合作中,她将刺绣作品《网络天下》制成了玻璃餐盘。

  制作刺绣玻璃餐盘大致分为两个步骤,先设计完成台绣作品,再将作品融合在两片玻璃中间。

  林霞曾想和经验丰富的家具公司合作开发餐盘,可由于难度系数过大,没有企业愿意接单。无奈之下,她只能想办法了解普通玻璃餐盘的工艺流程,聘请玻璃工艺专家,投资建设玻璃车间,一点点琢磨工艺。

  刺绣玻璃餐盘既要保证在真空无尘的玻璃夹层里,刺绣不变形、变色,也要方便餐饮清洁,餐盘表面要足够平整,边缝不能进水。

刺绣玻璃餐盘。庄嘉瑜 摄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工作到半夜,每次觉得要研发成功了,又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只能一次次克服。刺绣玻璃餐盘研发成功后受到了市场认可,我们也接到了不少合作邀约,陆续出品了餐桌、寿司盘、灯具等。”林霞说。

  近两年,林霞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陆续开设了“台绣林霞”“金台绣”“台绣生活艺术馆”三个账号,分别对应台绣的艺术创作、特色服饰、新潮生活开展内容创作。

  “一门非遗技艺有没有活在当下,有没有真正进入大众生活,很重要的检验标准是它有没有被年轻人关注、喜欢和使用。”林霞说,她会继续在互联网上分享台绣作品,帮助更多人了解台绣的发展现状,宣传地域文化。(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