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处方”保生产 湖南南县农技专家田间“把脉”

发布时间:2024-11-30 17:30:0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益阳7月3日电 (付敬懿 宋梅)“这块田比较低,趁这几天天晴,赶紧补种还来得及,一定要时刻关注田间,及时排水。”7月3日,在湖南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天然港村,农技人员周国平正在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大户胡建平进行灾后水稻的补插、补护、补救,确保粮食生产不误时。

农技专家周国平查看晚稻育苗长势。宋梅 摄

  南县是洞庭湖区主要产粮区,种植水稻面积达60余万亩,连日来的强降雨使全县2.95万亩水稻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及时补救,南县农业农村局以12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将全县30余名农技专家分片区分领域派驻至130个村,通过“线上答疑、线下指导”的多维度服务方式,全力保障汛期农业生产需求。

  今年56岁的胡建平流转了200余亩水稻田,由于近期连续的阴雨寡照,早稻成熟期普遍推迟。为不误农时,6月27日起,华阁镇农技服务中心对全镇7万多亩水稻田进行摸底,结合早稻、晚稻、一季稻受灾情况和近期天气变化进行分类指导,并派驻农技专家分片分户到田间地头指导,最大限度减少强降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趁着天空放晴,南县种植户抓紧补种水稻。 宋梅 摄

  7月2日,南县暴雨暂停,出现短暂的晴好天气,负责天然港村片区的农技人员周国平通过电话,对责任区内的种植大户进行灾后水稻生产自救技术进行一一指导,并就大户集中反映的补插、补护方面的问题到田间进行具体指导。经过“抢救”,胡建平的200亩水稻田的“管、护、种、补”均已完成,赶上了七月水稻田间管理的“末班车”,后续生产基本不受影响。

  “今天晚上我在地里开沟排水时发现,冬瓜地里接近地面的冬瓜有烂底的迹象,小彭你能不能到地里来看看。”7月2日晚7时许,南县三仙湖镇的农技人员彭胜接到了关帝庙村冬瓜种植大户傅艳明的“求救”电话,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通过现场观察瓜果瓜藤长势、水土情况,彭胜给出了清沟沥水、病虫防治的“急救处方”,并现场为农户示范正确的清沟沥水方法。在彭胜的讲解下,傅艳明掌握了灾后冬瓜自救的一些常见方法,本是愁容满面的他,逐渐舒展开来。

冬瓜种植大户为农作物清沟沥水。 宋梅 摄

  冬瓜是关帝庙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历史已有30多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每年6、7月,正是冬瓜生长的关键期,考虑到近期持续降雨的影响,三仙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鼓励农户结合经验“自救”的基础上,将镇里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派驻村里,及时为瓜农生产“纾困解难”。

  同时,三仙湖镇还将农技人员的联系方式发送至村网格群内,让农技人员成为瓜农在灾后特殊时期随喊随到的“家庭医生”。由于防治得到,关帝庙村的冬瓜暂未受到较大灾害。而像周国平、彭胜这样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是南县农业生产一线的“家庭医生”’,他们遍布每个镇村,时刻守护着农田作物的“健康”。(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