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23:32:21 来源: sp20241118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进一步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编 者
横琴:琴澳一体化加速推进
本报记者 富子梅
澳门嘉华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文玲顾不上周末休息,驱车前往位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横琴片仔癀国医馆项目所在地。“我们每天接待约200人次参观学习中医药文化。”林文玲说,适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横琴合作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在横琴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按15%税率征收、琴澳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资助、“促进与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扶持办法”出台……挂牌近3年来,横琴合作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不断健全。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横琴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抓手。据统计,截至6月15日,横琴合作区实有企业55954户,其中澳资企业6298户,较合作区成立之初增长35.82%。
今年3月1日零时起,横琴合作区正式实施封关运行。横琴口岸人员车辆双向实现“丝滑过关”。截至6月17日,海关在“一线”累计验放跨境车辆超65万辆次,同比增长13%……人员进出更加便利,物流资金流更加高效,琴澳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
“我看好横琴的营商环境,特别是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横琴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江朝晖说。
“横琴正值贸易投资机遇叠加的‘黄金期’,它连接澳门的国际资源,联通中国内地的广阔市场,享有独特的制度优势,趋同澳门的营商环境以及完善全面的政策体系,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横琴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说。
如今,各类企业纷纷进驻横琴,优秀人才看好横琴,不少澳门年轻人购买了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住房,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可“团进团出”多次往返琴澳,不断推动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横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展现独特魅力。
前海:“特区中的特区”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姜晓丹
从繁忙的工地到林立的高楼,在香港青年张海瑶看来,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入驻企业越来越多,配套也更加完善。”
7年前,张海瑶从香港来到深圳,入职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规模、营收都在不断扩大,我们施展的空间也更广阔。”张海瑶说。公司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张海瑶也成长为企业市场合作方面负责人。
对在前海合作区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将前海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至前海合作区全域……“各项政策利好,让我扎根于此的决心更坚定。”张海瑶说。
来前海追梦的,还有深圳幻影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聪,他与创业伙伴将企业落在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最重要的是人才。公司做人工智能虚拟人研发,需要建模师、动作师、渲染师等大量人才,深圳有这些领域的人才优势;公司未来准备涉足国际市场,需要不少国际化人才,这是香港的人才优势。在前海,这两方面的人才需求都能满足。”王聪说。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公布,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前海港企贷”落地,港澳23类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发布……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让前海这个“特区中的特区”,对香港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数据显示,在前海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已超1万人,前海注册港企9055家,注册资本9469.47亿元。今年1至4月,前海新增外资注册企业489家、同比增长42.6%,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226.4%。
“建设着眼大湾区、服务大湾区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前海有其特殊的使命、特别的要求,也有特定的期待,这就是前海‘特区中的特区’之要义所在。”深圳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说。
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本报记者 贺林平
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旁,一辆辆混凝土车往来穿梭,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广州市首个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试点项目——新鸿基地产庆盛枢纽TOD项目建设正酣。
从庆盛站搭乘高铁,最快约40分钟便可直达香港西九龙站。“我兼顾香港、广州两地事宜,每周坐高铁往返,两地就像同城。”新鸿基地产相关区域负责人黎祥掀感叹道。
南沙站一期开建在即,一小时内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开航;南沙期货产业园地上主体结构开工……入夏以来,南沙佳音频传。6月30日建成开通的深中通道,为“黎祥掀们”的湾区事业、多城生活打开了新空间。
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印发,提出“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之后,广州出台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实施方案和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和60项重大项目3张清单。
街头,小马智行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畅行。在南沙安家近7年来,小马智行已发展成为首个获得出租车经营许可的自动驾驶企业。“我们在南沙开拓创新,也见证了南沙的开放创新精神。”小马智行首席执行官彭军说。
构建第三代半导体和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加快布局深海空天、全空间无人体系等前沿领域,培育低空经济、可燃冰等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眼下,南沙正推进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建设,打造先进成果孵化地。
发展背后,是南沙协同港澳,持续深入推进“软硬联通”。“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后,项目报批时间大大缩短。我本人也通过资格认可,得以跨境执业。”黎祥掀说。
携手港澳共建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南沙)总部空间揭牌运营……“我们将持续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增强大湾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
河套: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本报记者 程远州
一湾碧水,两地相拥。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从深港协同创新中心44层俯瞰,曾经杂草丛生的滩涂上,一栋栋产业楼宇拔地而起。不远处,高约200米的“河套壹号”已完成封顶,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同样火热的,是高端科创资源的加速汇聚。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1.5万名科研人员。2023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印发,提出“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在这块约3.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港合作、协同发展进入了提速期。
“这是自主研发的高速高清三维机器视觉传感器,用于引导机器人工作,精度最高达0.5微米。”站在新品展示柜前,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克感慨道,“香港的科研优势叠加深圳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可谓珠联璧合。”
河套合作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香港高校科研团队。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5所高校陆续设立了10个创新研发平台和一系列创新孵化载体。“我们布局了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17个实验室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说。
如何让科创资源更加便利“过河”,让协同发展之路更加通畅?“围绕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三大定位,加速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落实推动科技创新要素流通各项政策,优化服务配套。”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署长曾坚朋说。
深港共同编制“联合政策包”、开展“科汇通”试点、打造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河套合作区竞相涌现。
当下,深港科创合作正在走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我们将进一步叠加‘香港创科’和‘深圳转化’优势,勇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锋。”曾坚朋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