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6:42:42 来源: sp20250104
从长江干流三江营出发,一路北上,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调蓄后,一路向北穿贯穿黄河,抵达山东北部;另一路向东,输水至胶东半岛。
一条南北“生命线”,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发挥了怎样的功用?近日,人民网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张建云,深入探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作用。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张建云。受访者供图
“南水北调工程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的问题,切实起到了优化水资源配置功能的作用。”张建云认为,我国地理和气候条件具备特殊性,北方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现跨流域、多水源的联合调配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通水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底,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引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累计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累计向黄河以北调水5.88亿立方米,使受水区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长江水溯流而上,为千万百姓送来了稳定和安全的优质水源。张建云认为,南水北调源源不断地向北方供水,使苏鲁等地抗旱能力显著提升、生活生产用水保障率大幅度提高。“2016年至2018年胶东四市遭遇连续干旱,东线一期工程893天不间断向胶东地区供水25.06亿立方米,成为胶东半岛人民饮水‘生命线’。”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坚持生态优先、促进河湖生态复苏的绿色工程。“南水北调调来‘绿色水’,促进了沿线河湖生态复苏,彰显了‘生态优先’的底色。”张建云向记者介绍,东线一期工程向沿线累计实施生态补水约11.9亿立方米,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大运河补水3.34亿立方米,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水生态持续复苏,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再现南四湖及其支流白马河。
今年,京杭大运河继续实施贯通输水,为世界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此,张建云表示,东线一期工程建设中坚持“文化兴水”,创新推进“水网工程+水文化”。里运河、中运河、古黄河等河道已打造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文化长廊,江都、淮安水利枢纽等水利风景区在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画卷中绽放异彩。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的顺畅,赋予了古运河新的生机,也为南北经济往来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受益于此,苏北运河货运量由2013年的2.7亿吨提高至2021年的3.4亿吨,超过5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是莱茵河的1.5倍。台儿庄断面货运量由2010年的359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5146万吨,增幅达43.4%。南北水运大通道,为构建稳健韧性的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凝望着南水北调的河道中流淌的悠悠碧水,古运河因此重获新生,更有超过6800万人从中受益。面向未来,张建云坦言,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面临着若干挑战,但张建云依然充满信心。
“随着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和‘一干多支扩面’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思路的实施,东线工程将破解黄河以北的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一‘国之重器’在国家水网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张建云说。(实习生郭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