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

发布时间:2024-11-19 06:46:59 来源: sp20241119

原标题: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

“我们就是要做高校院所不适合做、企业又做不了的事,把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紧密缝合!”日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院长刘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3年,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清、创新团队利益不明、科研人员活力不强等问题,江苏产研院应运而生。该院在江苏省政府成立的理事会领导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部门,院本部不承担具体研究任务,主要负责科技资源引进、专业研究所建设、重大研发项目组织等。

10多年来,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产研院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聚焦基础研究成果的二次开发,并向企业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江苏产研院已成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领军者,是政府和市场充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为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江苏经验。”

首创“团队控股”混合所有制

对不少传统科研机构而言,首先要考虑“开门两件事”——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而江苏产研院77家研究所关心的,则是有多少企业愿意为技术成果买单,因为这些研究所充分享有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转化收益权。

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加盟江苏产研院,担任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所长。2017年,该所开始以江苏产研院首创的“团队控股”、混合所有制模式进行改制:政府提供场所、设备并享有所有权;团队、政府和产研院共同出资,组建团队控股的轻资产研究所运营公司;研发收益归运营公司所有,增值收益按股权分配。

按规定,改制的研究所人才团队必须拿出600万元“真金白银”入股。这让捧着“铁饭碗”、习惯依靠财政投入的科研人员倍感压力。关键时刻,丁汉率先出资入股,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该所副所长李进仪介绍:“改制后,科研人员顶着科学家的脑袋,长着企业家的腿,发论文、拿项目不再是科研终点,跑市场、找需求、卖技术成为绩效考评‘金标准’。”

“团队控股”模式突破了传统事业单位经营业务受限、知识产权权属不清、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阻碍,显现出改革的倍数效应。如今的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所,不仅形成了20多个技术团队,还衍生出多家高科技公司,服务数千家企业;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高效智能加工等关键技术也在此诞生。

2022年4月,比较医学研究所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江苏产研院首家上市的专业研发载体。通过持有的股权,江苏产研院获得了增值收益,形成了研发资金循环造血机制。

从“院士科学家”到研究所“创业者”

引进人才实现成果落地转化,是各地惯用的做法。但如何克服外来人才的“水土不服”,也是一大难点。

刘庆介绍,设立“项目经理”,开展市场需求调研,整合资源、搭建团队、完善方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是江苏产研院改革的关键一招。

作为纺织纤维产业大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江苏转型升级需求迫切。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纤维材料专家朱美芳被聘为江苏产研院项目经理,领衔筹建先进功能纤维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在江苏产研院的协助和推动下,朱美芳团队先后调研了近50家纤维行业的上下游龙头企业、协会及研发平台,充分了解行业痛点、明确建所定位目标,形成详细的行业调研报告和完善的商业计划书。经过几年建设,该所已组建起50余人的创新团队,具备了差别化与功能化纤维、生物绿色纤维和智能纤维等全链条研发能力,为数十家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能培训等服务。朱美芳也完成了从“院士科学家”到面向市场需求的“创业者”的转变。

截至目前,江苏产研院累计聘请370余位“项目经理”, 其中国内两院院士21名、海外院士22名。这些项目经理围绕江苏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组织实施产业前瞻性重大集成创新项目,在一些关键领域努力实现由“跟跑”向“领跑”的跨越。如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牵头的“人体器官芯片”项目,已研制出多种器官芯片,并应用于新药开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认为:“江苏产研院的人才引进评价和培养机制,为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是全国新型研发机构比较好的案例。”

“拨投结合”激发创业活力

2020年,在江苏产研院的扶持下,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落户昆山开发区。

该公司总经理晏培杰介绍,公司团队掌握的金属柔性辊压技术,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提供了颠覆性降本增效解决方案。

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周期长、风险大,财政、科研支持及基金等不能充分匹配项目的特点与需求,传统贷款、风投等市场资金往往也会出现失灵现象。

公司初创时,晏培杰找银行贷款,后者要抵押;找风投基金投资,人家要控股。正一筹莫展时,江苏产研院抛来橄榄枝,公司获得了来自院地支持的3600万元启动资金。

这是江苏产研院为此类项目量身定制的“拨投结合”资金,不仅支持创新,而且宽容失败——资金按项目进展节点分期划拨,解决市场融资失灵问题,帮助团队承担创新风险,体现了财政资金“热心肠”;若项目成功,资金则转化为投资,以市场化方式管理和退出;若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给予宽容。

最让晏培杰感动的是,该模式不与企业争利,将技术增值部分赋予项目团队,以保证团队在项目发展中的主导权。企业的创新活力被大大激发。短短3年,公司年收入已超2亿元。

至今,江苏产研院共实施82项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已有11个项目达成研发目标并完成融资。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产研院时指出,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刘庆表示:“江苏产研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把握市场内在规律,以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创新堵点、激发人才活力,继续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科研治理模式!”(记者 张晔)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