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纹样活在当代中国人的审美里!揭秘《年锦》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2 18:09:35 来源: sp20241122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是今年春晚的一大亮点,大到流光溢彩的舞美设计,小到相声场面桌上那一方小小的桌围子,都能看到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意节目《年锦》更是巧妙地把传统纹样融合到歌舞、服装、舞美、特效中,尽显传承了千百年的纹样之美。一起走进节目《年锦》的幕后,探索中国传统纹样的无穷魅力。

  在今年的总台春晚舞台上,创意节目《年锦》亮点颇多。

  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代庄重大气的深衣、唐代富贵华丽的襦裙、宋代简洁柔美的背子和明代端庄典雅的袄裙,并以每套服饰的衣、裙、领边、袖口上不同时期的典型纹样,演绎着中国历史上的流行经典。

  通过汉时的山峦、云气等自然纹样,唐时的翔凤纹、瑞狮纹等鸟兽纹样,宋时的牡丹、月桂等花卉纹样,以及明时的葫芦、灯笼等寓意吉祥的纹样,观众领略到千百年来中国人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意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于蕾:图案纹样诞生的时候就是民众的艺术,那些千百年来延续下来,至今还在生活周遭处处出现的东西,就是最经典的东西。我们也希望用最惊艳的视觉语言,还有文艺表演来把它给呈现出来。

  作为《年锦》节目的服装设计,服饰史研究学者陈诗宇虽然有着丰富的古代服饰研究和复原经验,也曾多次参与大型节目、影视剧相关工作,但《年锦》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创作初期,他首先从规模庞大的中国传统纹样素材库中挑选出300多种纹样,经过反复研究比对,最终确定以25种纹样作为设计参考。紧接着,在工艺上有着严苛标准的他,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觅最高技艺水平的传统印染、织绣非遗单位展开合作。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理事 衣冠复原团队创始人 陈诗宇:这一块就是汉代,东汉时期的纹样,它叫长乐明光,把文字给它织上去了。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理事 衣冠复原团队创始人 陈诗宇:这块面料就是明代人过年的时候,很喜欢用的面料。当然我们原型也是来自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这一块面料讲究之处不是在于它的材质,是它的花型,有葫芦,还有如意云头,那这个就是吉祥如意。

  对于舞台上呈现的服装、发型、配饰,甚至演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严谨考证,有历史出处。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理事 衣冠复原团队创始人 陈诗宇:在发型上我们尽量参照传统绘画,包括考古成果里体现的一些造型上的依据,比如汉代的发型,我们可能会参照一下《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里面体现东汉后期的女性的发髻,唐代发髻来自敦煌壁画里晚唐供养人的发型。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理事 衣冠复原团队创始人 陈诗宇:我们古代服饰很多纹样是体现在袖型上,袖身上,包括裙头上,有时候做一些相对端庄的展手姿势,确实可以展示服装里的美感。

  舞台上,精选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传统纹样通过上百块LED屏幕展现出来,与表演交相辉映。

  为了进行科学而严谨的呈现,春晚导演组邀请了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先生担任艺术顾问,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担任纹样设计。知名建筑设计师崔冬晖是常沙娜先生的儿子,曾在2023年担纲总台春晚美术顾问。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崔冬晖:导演组给我们强调了几个点,我们一定要从广袤的、丰富的、人民生活当中,寻找重要的图案,把这些图案梳理出来、总结出来,这个工作我们大概做了一个多月。

  经过对纹样发展历史的研究与梳理,崔冬晖团队和导演组共同选定了汉、唐、宋、明这4个图案发展繁盛且特色各异的标志性朝代。根据导演组提出的,要有历史出处,要在民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等筛选标准,崔冬晖团队反复推敲后,从这些朝代中提取了66个纹样,并通过与导演组研判讨论最终留取了30多个。

  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 常沙娜:传统纹样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度,感受到感性的温情,更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的形式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品格。

  从博物馆文物原型,到图案提取,到绘制电子设计图,再到常沙娜先生逐一手绘修改,历经3个月,无数次打磨后,创意节目《年锦》中各个朝代的主视觉图案一一敲定。

  汉代的云气纹,唐代的鱼纹、狮子纹,宋代的植物花卉纹,明代的瓜瓞绵绵纹、灯笼纹……蕴含着美好祝福和民间智慧的纹样在自成一格之外,还经过艺术设计与缜密排布,集合成一幅寓意幸福繁荣的《年锦图》。

  图案有了,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并与服装上的纹样进行有机结合?是导演组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组导演 张异凡:时至今日,技术发展到现在这种水平,一个低要求、低标准和低制作的节目,已经不足以满足观众了,最新的技术加持进去,才会让思想更有魅力地去绽放。

  这个将创意转化成视效的工作主要由封毅负责,这已经是他第十二年从事总台春晚的AR虚拟技术工作。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AR虚拟技术负责人 封毅:如何让它能够显得更加真实,而且它怎么样才能在真实的同时,也能跟咱们现场真正的空间环境,包括舞美,进行很好融合,所以我们在技术美术的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攻克。

  为了让纹样呈现得更加生动、立体,技术团队运用虚拟技术对纹样进一步加工创作。通过对多种不同材质高度逼真的还原,将三十多种平面纹样,以AR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与舞台、服装、音乐、表演的自然融合中,一个更具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立体纹样空间呈现在电视观众的眼前。

  《年锦》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层面的冲击,极具东方美感的词曲也触发着人们内心的共鸣。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组导演 张异凡:观众能从歌词中感受到传统纹样,先知道它是什么纹样,然后又能听懂那个纹样的美,又能从荧幕上看到纹样具体的幻化,这样的结合符合一个复合型创意节目的整体要求。

  为了建立起自己和纹样的情感链接,《年锦》节目的词曲创作者们开始学习每一个纹样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为了这首歌,作曲亢竹青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纹样的书籍和画册,也请教了不少图案学专家,但连续多天始终找不到突破的灵感,陷入困境的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她清晨六点就跑去了香山。当她爬到山顶的观景台上,一切豁然开朗。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创意节目《年锦》作曲 亢竹青:当我到一个观景台,香山最高的观景台,去俯瞰北京的时候,那个大气的东西一下子就扑到脸上,会觉得,中国很伟大,地大物博。有一种非常厚重的感觉,真的就像一个盘龙一样,很深厚地卧在那里,真的是感触非常深。回来大概两天吧,《年锦》就写完了。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创意节目《年锦》作词 王梓嫣: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背景调研,从最开始原始社会时期的几何纹样,到后来汉以后比较粗犷的青铜器纹样,再到汉唐以后的花鸟鱼虫……不同的时期,映射出来的是当时人们的愿景。中国人特别喜欢借物言情,我们通过这些纹样,其实可以看到很多影子。我们选择的标准,就是不同朝代有不同气质。汉代是贴近自然,唐代是百兽云集,宋代是百花齐放,明代是五谷丰登,我们希望能够让人看到,几千年以来纹样的变迁。但是中国人对于大千世界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是一直没有变的。

  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于蕾:我们把大先生(常沙娜)放进了这个节目,把世世代代百姓的创造放进了这个节目,无论是歌词的创作,视觉的创作,都是考据型的,保证我们讲的东西够用心,特别希望这件事儿经得起大家的抽丝剥茧。我们其实想告诉大家,这就是千百年来的创造,而且我们至今还在用这些最美好的图案,来诠释着我们的生活,寄托着我们对于生活最美好的期许。

  (总台记者 石薇薇 杨晓宁 高兴 李达 李力)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