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4-11-22 00:43:29 来源: sp20241122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这种能力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即一种精神生产力。科学技术要由精神生产力转变为物质生产力,就必须与生产力的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一方面通过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结合,改善其性状和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劳动者结合,增强劳动者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结合的程度和质量决定了生产力提升的水平。

  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来看,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生产力。就劳动者而言,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其拥有更为先进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更高的创新素养和劳动能力。就劳动资料而言,随着科技发展,劳动资料的内涵不断拓展,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劳动资料不仅有普通机器设备和电子计算机,还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等高端精密仪器和智能设备。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赋予了劳动资料数字化属性,智能传感设备、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都属于劳动资料。就劳动对象而言,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劳动对象除了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未经加工的自然物以及加工过的原材料,还包括伴随科技进步新发现的自然物、注入更多技术要素的原材料,以及数据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劳动对象。数据成为劳动对象,促进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命题。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将这种科技创新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推动旧生产力体系逐步瓦解和新生产力体系逐步形成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时代。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率先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高质量发展强调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其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必然是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是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由以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以及资本投入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提质增效、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的卡点瓶颈。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生产力。之所以强调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必然是新质生产力,是因为新质生产力内含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突破技术“卡脖子”环节,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基于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这对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依托绿色产业发展来实现,而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将带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及其在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助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其次,能源结构的优化要求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序发展风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加快清洁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速度,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再次,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需要科技赋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实现以各类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为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铁路、航道、公路等干线通道的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同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起智能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对各个运输环节的整体调配,提升枢纽场站的集疏运效率。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从而打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质量发展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素质劳动者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也是承担现代化建设任务的主体,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进一步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规律,把教育、科技、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良性循环。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与此同时,随着新质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包含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逐渐被劳动者所掌握,劳动者的知识储备、文化素质、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科技创新,才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位置,掌握发展主动权。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的支撑。这种科技实力的跃升有利于我国占领创新链条的关键点,从而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逐步形成,能够促使我国科技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拓展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重视高新技术研发及其应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人才这一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同时,要以国际视野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培育竞争新优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减弱,出口贸易产品成本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从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向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我国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就,积累较多发展经验,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需要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蓄积发展新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新动能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以知识流动、技术扩散、产业升级等为需求牵引,以信息、数据、技术等为基础要素,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主要方向。新质生产力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中产生,注重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结合,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展现出与发展新动能相一致的技术与产业特征,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更充分地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应有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破除民营企业面临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形成经济创新主体的多元格局,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周文)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