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6:08:25 来源: sp20241123
走进东部战区陆军某旅装步二连训练场,笔者感到眼前一亮:全连官兵都在有条不紊地训练,一部分在练习手榴弹投掷,一部分在开展卫生救护,一部分在进行低姿匍匐……
“这块训练场是各连轮换使用的,轮到我们使用时就将训练场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以便全连官兵同时开展不同课目训练。”该连干部告诉笔者,今年以来,他们主动探索改进基础训练组训模式,整合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益,让场地不再闲置、器材不再轮空、人员不再漏训。
主动寻求改变,源自现实问题的困扰。一次上级组织的考核中,该连官兵快速完成战术基础动作后,却被考官判定“不合格”,理由是“不符合大纲要求”。连队干部因此被上级批评:组织开展基础训练不扎实。
这件事给了该连主官“当头一棒”,其实他们心中也有困惑:明明每个课目都按训练计划落实了,为啥官兵们还是练得不扎实?随后,他们召集班排骨干开会讨论,骨干们普遍反映:虽然连队的训练时长达标了,但官兵的个人实际训练时间还不够。
比如,连队训练计划表安排的内容为“战术基础动作练习”,好几个班都选择从低姿匍匐练起。于是,训练场上为数不多的低桩网受到了广泛青睐,结果官兵们的大量训练时间都在排队等待中被浪费掉了。与此同时,训练场上的其他器材设施却无人问津。
某班班长洪志航回忆说,当时,为了缩短其他班战友的等待时间,他们班的战士一心想着快点练完,无意间降低了动作标准。结果一场训练下来,基础好的战士水平没有提升,基础差的战士动作未能精练,训练效益打了折扣。
“我们之前采用‘一锅煮’的组训方式,加之训练计划安排较为粗放,经常出现全连官兵使用同一场地、训练同一个课目,‘一人练、多人看’的现象。”该连连长说,他们后来反思认为,这样的训练方式,看似大家齐头并进,实则训练效益低下,场地、器材等训练资源更是无法发挥最大效益。
带着这样的思考,连长在一次议战议训会上抛出问题:“当前,我们的基础训练专业多,课目分得很细。如果沿用老办法组训,不仅训练时间和质量难以保证,官兵们的能力水平提升也十分有限。我们应该如何优化整合训练资源,提高训练质效呢?”
“一场多用,错时轮训。”一级上士高立富提出的建议,引起了在场干部骨干的兴趣。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他们决定尝试调整基础训练方式:根据训练内容将训练场划分不同区域,按照班排建制,开展不同课目轮换训练,同时对各课目训练时间进行了调整规范,使其能够有序衔接。
旅里“大轮换”,连内“小轮训”。新的组训方法施行后,该连训练气象焕然一新,正如本文开篇所说,不仅训练场地、器材得到了充分使用,官兵的有效训练时间也得到了保障,尤其是基础较弱的战士,训练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新的组训方法衍生出了“落后练、尖子看”的新情况,即本身能力素质较强的官兵,能够轻松完成规定训练内容,之后只能干等轮训的到来。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官兵,还是存在训练时间浪费问题。
为此,该连在“一场多用,错时轮训”基础上,提出了“过关升级”理念。他们根据使命任务需要、训练大纲要求、个人能力水平,将每个课目训练内容细化为不同的阶段目标,官兵们可以即到即训、达标即走,提高了训练时间使用效率。中士毛诗成说:“‘过关升级’增加了难度强度,拉开了能力梯次,练得越好越吃香,不再训好训坏一个样,让我训练起来更有动力了。”
“目前,我们只是迈出了创新集约化组训的第一步。”该连连长说,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发掘训练资源潜能,优化组训模式和训练方法,继续推动基础训练提质增效。(池俊成 党伟滔)
(责编:陈羽、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