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间艺人:指尖下的“AI合成影像”

发布时间:2024-12-21 11:24:4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西宁2月22日电 题:青海指尖艺人:指尖下的“AI合成影像”

  作者 陈宗淇

  随着针线的游走,丝绸上有了活灵活现的图案;剪刀的咔嚓声,赋予一张张红纸以灵魂……在青海省西宁市陶小堡兰花花手工作坊内,民间艺人单永武正带着当地妇女刺绣、剪纸,屋内陈列着各式作品。

  单永武对青绣和剪纸都有所涉猎,并有所成就。当记者问她何以对此感兴趣时,单永武说:“小时候看着太奶奶、奶奶和妈妈做针线活和剪纸,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有意思,后来接触的机会也多,就从事了这份工作。”

  肖像剪纸借鉴“AI合成影像”

  记者看到展馆内陈列着人物肖像的剪纸作品,旁边附带着人物照片,剪纸作品中的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惟妙惟肖,高度还原照片中的人物,类似于抖音热门的“AI合成影像”功能。

图为单永武的人像剪纸作品。陈宗淇摄

  单永武介绍:“在公司成立注册商标时,一时没有设计素材,而当我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后,又想到抖音里的‘AI合成影像’,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于是我拿起剪刀剪出来后,效果很好,我就用了这个作品当商标,也开启了我用剪纸呈现肖像的灵感。”

  此后,单永武的手工艺作品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花鸟鱼虫等图案,单永武说:“我觉得我们的技艺创新时,更应该融入各种新的元素,把图案弄得新颖,甚至为客户量身定制剪纸,或许能受到更多人的好评。”

  单永武介绍,她还多次请教青海省内刺绣技艺的传承人,“一有机会,我就会带着我的徒弟们去拜访前辈,到堆绣、盘绣、皮绣的老师傅那里学习,回来后又将合适的针法和走线融合进青绣作品的创作中。”

  携带手工艺走进校园“第二课堂”

  记者了解到,单永武的团队目前已和西宁市多所中小学达成合作,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课堂,在校以社团课的形式对学生传授手工艺。谈及此事,单永武对徒弟们的进步予以肯定。

  “目前,团队里固定的有50余人,从刚开始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羞涩、生疏,通过不断学习和助教,现在都可以把每堂课上得生动丰富,孩子们很期盼每周一次的社团课。”单永武如是说。

  “00后”的梁增蓉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也是单永武的得意弟子。梁增蓉说,“我平时就在医院工作,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去单师傅那里,她会给我安排一些进校园的课程,能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学生,我觉得是一个有意义的事。”

  据了解,单永武的团队每周都会组织一次学习,针对团队进校园的一些问题综合讨论,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质量。单永武说:“孩子们上课提出的问题,大部分能在课堂当场解答,解答不了的,我们会让上课的老师记录下来,通过梳理后集中讨论解答办法。”

  从锅碗瓢盆到指尖飞“武”

  据单永武介绍,她成立了西宁单良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学徒和公司合作的形式达到再就业的目的,“我的很多徒弟都已经可以独立接订单了,她们的作品还需在我这里验收,合格的作品才会发给客户。”

图为单永武的剪纸作品。陈宗淇摄

  西宁城北区陶北村村民张芝月跟随单永武学艺已经4年,张芝月说:“我之前就是个家庭妇女,在家里种种地、做做饭,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后来跟着单老师,我不仅学到了手艺,还能通过这些手艺来创收。”

  单永武说:“很形象地说,从之前的大家手里的锅碗瓢盆变成现在的针线、剪刀,这不仅让大家的生活饶有乐趣,更能创造一定的财富价值,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谈及缺憾,单永武对自己团队的图案创作能力不太满意,她对记者说:“创作新颖的图案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我没有专门去学,徒弟们也大多是村里的妇女,如果有‘回炉重造’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多学习美术创作的知识。”(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