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自发热……保暖衣的“黑科技”你看懵了吗

发布时间:2024-11-19 04:20:27 来源: sp20241119

  气凝胶、火山岩、石墨烯、自发热……

  保暖衣的“黑科技”,你看懵了吗

  专家提醒,保暖新概念不乏夸大其词,消费者挑选时应理性

  本报记者 金檬

  气凝胶抗寒服、火山岩保暖棉、红外蓄热、空气锁温……随着冬天来临,保暖产品又开始受到关注。但在挑选保暖衣物的时候,或许你也因为这些“高科技”的概念看花了眼。

  当冬季保暖新品融合了科技元素,究竟是真正的科技创新,还是一场“智商税”陷阱?一件看上去并不厚的冬衣,真的可以牢牢“锁住热量”吗?商家宣传的“科学保暖”,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面对花样宣传,消费者怎么能够不踩雷,挑选到合适的入冬装备?专家告诉记者,新技术确实更保暖,但商家往往过度宣传,消费者选购时要擦亮眼睛。

  气凝胶抗寒服

  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我们用的是宇航服的核心隔热材料——气凝胶,这是一款新的黑科技,它的升温能力是普通棉服的两倍……”

  打开一个卖冬季衣服的直播间,你大概率能听到一些带有黑科技色彩的话术。最近,一些新锐品牌开始推出“气凝胶抗寒服”,号称其具有比羽绒服更加轻薄保暖的功效。

  其实,气凝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指通过一定的干燥方式,使气体取代凝胶中的液体而形成的一种纳米级多孔固态材料,是目前已知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低的固体材料,过去一直应用于航天军工、石化等领域,曾被美国宇航局用于隔离太空服等。

  随着技术迭代、产业跃迁,气凝胶近年来也开始应用在服装材料上,通过加入纤维增强材料,形成一种气凝胶复合材质。那么它真能带来比较好的保暖抗寒效果吗?

  杭州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买过一款厚度为3mm的气凝胶外套,亲身体验下来,保暖效果挺好的。“拉链拉上以后,里面的温度计显示28度,甚至有点热。”

  不过,记者发现,在一些售卖气凝胶衣服的网店中,也不乏消费者的吐槽:“保暖效果和普通衣服没有什么区别”“真的不保暖,看来是智商税”……

  消费者褒贬不一,或许是因为气凝胶运用在服装材料上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从原理上来讲,气凝胶用来保暖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召岭告诉钱报记者,不过目前气凝胶的成本较高,且大多不耐水洗,易碎,通常需要和其他的纤维材料复合使用,因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有关气凝胶在服装领域的使用还没有国家标准。“气凝胶的填充比例、厚度,与什么材料进行复合,结构设计等等,都会影响其保暖效果,市面上的气凝胶服装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李召岭说。

  保暖新概念,不少是夸大其词

  “空气锁温”“保暖黑科技”“石墨烯自发热”……随着年底将近,种种听起来“高大上”的保暖热词,开始占据各大商店和线上商城的醒目位置。

  某电商平台上,一款保暖背心宣称添加了石墨烯,售价39.9元,销量已达89.1万件;另一款石墨烯保暖裤,销量也有36.9万件。在详情页内商家介绍,这款保暖裤3秒起热,一条顶三条……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李召岭告诉记者,有的新技术、新面料确实能带来更好的保暖效果,但很多时候商家可能是夸大宣传,用新概念作为一种噱头来营销。

  以石墨烯为例,它是碳原子以特殊结构排列连接而成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但石墨烯本身不会发热。

  “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衣服的材质,比如羽绒服的充绒量等,石墨烯只能起到辅助保暖的效果,且非常有限,最多只能帮助升温1-2℃,有时候消费者的心理作用可能更大。”李召岭说。

  一名从事纺织行业16年的郑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不少“发热技术”等新概念,不过是商家发掘出的新名词,其实有的可能还是十年前的技术,消费者对其应保持理性,不必过于追求这些新概念。

  五花八门的保暖用品,怎么挑选?

  在电商平台搜索“保暖衣”“羽绒服”等关键词,就会弹出上万条商品品类;走进一家商店,只是秋衣、秋裤,可能就有上十种。有的网友直呼:“过冬真是太难了!”面对五花八门的衣物,我们应该怎么挑选呢?纺织领域的专家和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抛开广告标语,先看成分标签。“一般而言,成分含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面料成分检测很少有刚好整数百分比的。”郑先生说。

  另外,贴身衣裤要避免选择高涤纶(聚酯纤维)含量的,因为涤纶不透气、不吸汗,有较强闷热感。

  对于保暖衣裤,郑先生认为,追求性价比的可以选择德绒,它具有不错的保暖效果,且牢固度较高,比较耐穿;想要贴服舒适度更高的,可以选择含有羊毛、羊绒的混纺面料;想要又保暖又不臃肿,可以选择高支纱的产品。

  李召岭表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穿着场景来选择。比如,对于江浙地区、以室内办公为主的消费者来说,天然棉的保暖衣贴身穿更加舒适、透气,气凝胶抗寒服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

  二看价格。如果某件衣物售价大大低于市场价格,需要更谨慎一点。

  以羊毛衣物为例,郑先生说,一套薄款的全羊毛保暖内衣裤套装,下机成本就要100元左右,算上包装、销售费用,一般定价大于200元,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就要打上问号。“有的是羊毛含量打折扣,有的可能是积压的库存商品,由于一些超过质保年限,保暖性、质量方面可能会受影响。”

  三是试穿体验。要更直观地感受保暖效果,消费者不妨在室外亲身试穿体验。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们要保持理性,尤其是在直播间网购时,不要被一些商家夸大的话术“忽悠”。“有的保暖服装需要专业的制备工艺,即使原料成分相同,但不同的工艺会带来不同的穿着感,这在图片或视频里很难体现,消费者可以尽量找品牌或者老店,相对来说可靠性更高。”郑先生说。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