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在厦门大学发布

发布时间:2024-11-17 03:23:23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厦门4月13日电(记者 杨伏山)《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报告(2024)》(简称《报告》)13日在厦门大学发布。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高端研讨会暨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发布会13日在厦大举行。 叶茂 摄

  在当天于厦大举行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高端研讨会暨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发布会上,“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项目课题组组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介绍说,为准确及时地衡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为各级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测算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综合经济统计、文本挖掘、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数据,综合评估了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政策支持、劳动力培育各维度上科技发展、数字转型、绿色经济的各项指标,通过主成分法汇总,形成一套多维指标的评价体系。

  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副主任钟锃光称,《报告》显示,从综合指数结果来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出现较明显的区域聚集性。北京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程度排在第一位,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普遍较高。

  《报告》显示,中国新质农业发展呈现相对比较均衡。中部省份也有亮眼表现,新质农业发展指数较高地区往往在农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而提升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从《报告》结果来看,中国新质工业发展具有规模效应的特点。除上海、北京等直辖市外,排名靠前的广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其第二产业规模均名列前茅。这些工业强省依托工业规模优势,通过自我强化和规模效应,逐渐扩大在新质工业方面的优势地位,成为新质工业发展的“头部省份”。

  在新质服务业发展上,上海、福建、北京的新质服务业发展明显领先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的总体差异不大。

  《报告》显示,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基础建设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且排名靠后的地区与上游排名地区的差距较大。《报告》建议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可以成为下一步基础建设的重点投资区域。

  《报告》显示,对新质生产力政策基础排名靠前的省份包括江苏、广东、河北、贵州、黑龙江等,这些省份非常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政策出台、媒体宣传上成绩显著,但是基于政策传导的因素,影响力尚未在结果中明显体现。

  如何加快推动中国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通过对科研人数、教育经费、本科以上就业人员占比统计,目前北京、上海作为科技教育高地,引领了全国的新质人才培育。

  《报告》建议,各地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周颖刚教授表示,本报告是新质生产力研究的一项尝试,后续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加强数据收集和评估工作,扩展社会合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

  本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石勇作大会报告,畅谈“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同时,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相关学者就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的互动关系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

  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