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交流互鉴 聚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27 18:52:02 来源: sp20241227

“天气有些冷,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给予我们温暖!”这是18岁法国大学生蔻洛伊·利埃勒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感受。心与心的贴近,让她感觉与这个东方古国之间距离不再遥远。

近日,全国青联、全国对外友协联合主办“中法青年志愿服务日”活动。来自法国人民援助会和北京市的50余名青年志愿者代表,踏足“鸟巢”“水立方”及北京市东城区社区、首钢园等地,围绕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主题进行考察体验。

2024巴黎奥运会来临之际,共话奥运精神、交流赛会服务经验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安排之一。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中法两国青年志愿者找到了共同话题。

“两场奥运会的口号分别是什么”“场馆平时作何用途”“当奥运志愿者感觉怎么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孙宏毅两年前曾任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志愿者,回到熟悉的“鸟巢”“水立方”,他感受着法国青年的奥运热情,向新朋友分享起志愿服务心得和奥运知识。

在北京奥运博物馆,之前在中国留学的伊莲娜·波塔利柯被眼前由图片、视频、实物重现的“双奥”记忆深深吸引。“看到昂扬进取的运动员、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和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作为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志愿团队的一员,我很受鼓舞。”伊莲娜说。

场馆内外,两国青年交换体会、相互启发。在特色体验区,一起尝试冬奥知识互动答题;在志愿服务展板前,驻足认真阅读;在“鸟巢”的留言墙上,用中法双语写下“一起向未来”。“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志愿者们的心连在一起。”中国志愿者郭凡漪说。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体验百姓生活,也是本次活动的题中之义。为此,青年们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总布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合志愿服务。

北外研一学生李铭志这次以法语翻译的身份参与了志愿服务日的活动,“有机会助力文化交流、参与社区服务,感觉特别有意义。”在他的协助下,中法青年志愿者围坐在一起,跟随技艺传承人学习捏面塑、摇元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随后走进社区,为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文明引导员送上节日的温暖。

法国姑娘卡米耶·米琼常在家乡的志愿工作中为社区老人、孩子提供实物帮助。漫步在北京胡同,感受着便民惠民的社区氛围,她感到新奇又熟悉。“这次志愿活动让我了解到中国人的勤劳友善,非常有意义。”她边说边将礼物递到还在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手中。

以倾听和对话,促理解与信任。这也是一趟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之旅。

来到首钢园,第一站是别名“雪飞天”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这里工作了三年的青年志愿者张娅介绍,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北京冬奥会之后,这里结合场地条件举办多场体育文化活动,让冰雪“飞入”大众生活。

群明湖畔,志愿者们先后登上大跳台出发区和首钢园区三高炉,近距离体会工业遗存与冬奥场馆的结合,了解园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冬奥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他们纷纷表示,这座融汇了各种元素的城市新地标,让他们看到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

从奥运场馆中绘有马球、蹴鞠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壁画设计,到道路边不时闪过的古老建筑、节日装饰,志愿者们一路拍照、畅谈。虽然语言不同,但在志愿者的微笑中,真挚情谊在流淌,青春活力在汇聚。

(据新华社北京电  胡梦雪、曾凡乙)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