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3:45:43 来源: sp20241127
本报讯 记者刘欣 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我国将继续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和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组织申报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际湿地城市,推进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为人类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近年来,我国下大力气强化湿地保护,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多个,全国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达5635万公顷。其中,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58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湿地生态旅游、湿地自然教育等蓬勃兴起,良好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自2022年6月湿地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法治监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发布8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国家重要湿地管理、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等政策取得积极进展,指导8个省份完成制修订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我国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为湿地的健康管理和生态平衡奠定了法律基础。全面加强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初步建成湿地感知系统。以林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各地保护职责。切实加强重要湿地问题核实整改,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深入履行《湿地公约》义务,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这是继国际竹藤组织、亚太森林组织之后又一个设在我国的林业国际组织,具有标志性意义。下一步,将通过这一合作平台,密切与公约及相关各缔约方合作,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对话交流,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法治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