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2:49:04 来源: sp20241114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是夯实宏观调控物质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提升储备粮仓储管理规范化水平。
夏粮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由南向北展开。粮食仓储设施仓容准备情况如何?粮食入仓后,如何确保储好粮、管好粮?如何运用绿色储粮技术,助力粮食保质保鲜,让老百姓吃得放心?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
仓容、资金完全能够满足收购需要
问:夏粮收购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今年有关部门在仓容、资金方面准备如何?有哪些措施保障夏粮“颗粒归仓”?
答:新季小麦陆续收获上市,据调度数据显示,预计夏粮旺季收购量7000万吨左右,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在6300万吨左右。
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省共准备小麦仓容近8000万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初步安排夏粮收购资金1100亿元,完全能够满足收购需要。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加强统筹组织,完善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切实做到丰收入库、颗粒归仓。
认真落实收储调控政策。统筹用好储备吞吐、库存投放等各种调控方式,保障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合理把握各级政府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和力度,发挥引领收购、提振市场的积极作用。及时批复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发挥好涉粮央企和地方大型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售粮农民、种粮大户、合作社与粮食收储企业加强对接,努力构建主体多元、购销踊跃、流通顺畅的良好局面。
创新优化收购服务。进一步探索推广粮食预约收购,让售粮农民少跑腿、少排队、快售粮。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家庭储粮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减损增收。
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期引导。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段,适时加大监测力度和频次,及时掌握粮食供求、价格等变化,丰富政策储备。通过多种方式适时通报收购进度、市场供求、粮食价格等信息,为农民售粮、企业收粮提供参考。
突出抓好灾害天气预警防范。加强与气象等部门协同配合,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收购安排,做好天气信息服务提醒,帮助农民合理把握售粮节奏。
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
问:近几年相关部门从哪些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科技能力?
答:健全制度体系。从法治层面,不断健全完善粮食仓储管理制度体系。今年6月1日,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实施,在粮食仓储方面,明确了政府和承储主体在保障政府粮食储备安全方面的责任要求。重点强调政府对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政府粮食储备情况报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义务性要求。承储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要确保承储的政府粮食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国家相继出台多项粮食仓储管理的配套制度、操作规程、技术要点等,建立起涵盖粮油仓储管理领域的制度标准体系,为确保储好粮、管好粮提供了制度支撑。
推进绿色优储。我国大力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重点提升仓房隔热、气密等关键性能,发展智能粮情测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控温、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同时,稳步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不断推动粮食仓储实现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
加强仓储管理。一方面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将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和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纳入省级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另一方面印发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指南,指导各地和涉粮央企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
采用绿色储粮技术,增加粮食储藏稳定性
问:粮食仓储采用了哪些绿色储粮技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确保粮食绿色优储、保质保鲜?
答:我国主要的储粮技术有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有粮库已基本普及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健全粮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大对储粮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良好成效。比如,控温技术利用自然冷却或者人工制冷,维持粮堆处于低温或者准低温状态,增加粮食储藏稳定性,进而抑制虫霉生长,延缓粮食品质变化,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又如,气调技术是在密闭粮堆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改变粮堆气体成分,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从而达到杀虫抑霉、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的效果。再如,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储粮害虫的天敌去防治害虫,进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实现绿色储粮。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控温、气调、害虫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在促进粮食储存减损降耗的同时,实现了粮食储存绿色优储、保质保鲜,也为粮食加工提供了更多绿色优质原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2日 0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