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7:49:31 来源: sp20241114
“共同富裕·共建广安”,2024年是广安市委确定的“改革深化年”,一系列展现广安市新变化、新风貌、新成效的活动逐一拉开帷幕。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前沿的广安市,坚定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通过锚定“三大目标”做优农业、擦亮“名片”做“活”文旅、推进“三型”城市建设改善社会民生,交出一份“融圈成势、城乡共兴、民生普惠、社会安定”的奋进答卷。
渠江畔的广安市锚定“三大目标”,做优农业
8月,正值初秋,站在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处眺望,一大片泛起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沃野如画,秋收“丰”景在望。
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即将迎来秋收近年来,广安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三大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起农业增效攻势,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
建好“天府粮仓”,数字引领,筑牢“耕”基。
从2018年的“空心村”,到上榜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再到今年4月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中,以评估得分排名全国第一的好成绩顺利通过评估,岳池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广安市打造“天府粮仓”的生动案例。
岳池县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陈高林介绍说,目前园区以油菜、水稻为主导产业,已经建成优质水稻、油菜基地14万亩。同时构建起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其中“岳池米粉和黄龙贡米是岳池特色农产品,县内有7家米粉企业、园区内有11家水稻加工企业,正在实现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这两大农产品品牌。”
每年8月中下旬,岳池水稻进入采收季。岳池农投集团负责人周鹏说:“我们这里每天烘干200吨,要连续烘干一个多月。仓储量是7000吨的规模,我们会挑选好的品种进行仓储,包装成产品后再进行销售。品质一般的交到外面的粮库,这类基本是做饲料用。”
位于广安市北部的花桥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广安20万亩粮油产业基地的中枢,也是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22个项目之一,堪称国字号“试验田”。采取政企合作共建的模式,以智能育秧、农机服务、粮食加工、数字管理四大功能为基础,提供全程数字化“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
在花桥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里,一块亮着发光字“数字农业智慧园区”的大屏让农田管理从“经验说话”转向“数据指挥”。中国联通数字科技四川省分公司运营负责人段军介绍,这是广安区的数字农业系统。该系统采用“1+2+3”的整体架构,“1”是农业大数据指挥中心,“2”是生产环境监测分析平台、数字管理调度平台,“3”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农产品交易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由此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
广安区数字农业系统有了数字农业系统的辅助,广安区智慧粮油农场正在实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段军说:“我们开发了‘粮田管家’,农户可以实现线上巡田和农田远程管理。像虫情测报系统,每天更新5次数据,精准度达80%。系统通过AI技术可以收集分析田间虫害发生的类别与数量,能够及时反馈指导农户精准防治虫害,杜绝虫害大规模暴发和农药滥用。”他还提到:“去年水稻产量不错,整个花桥镇的水稻亩均产量是680公斤,而智慧农场亩均产量达到了750公斤。”
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赋能、品质主导、产业支撑…..通过一套组合拳,广安市正在逐步筑牢“耕”基,扎实建好“天府粮仓”。
打造都市田园,深挖本地特色,给乡村“美颜”。
以“农家文化”为主题,重现陆游《岳池农家》中的农家山水,曾经的贫困山村郑家村摇身一变成了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核心部分。
近年来,广安围绕打造都市田园,让农业成为“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广安市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代表。
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岳池县首批“县引村用岗编分离”乡村振兴人才,现郑家村的驻村干部李世燕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我们村上的旅游特色是陆游‘种’出来的,是陆游‘咏’出来的,是诗词曲艺‘浸润’出来的。”目前旅游区已建设26个旅游业态,包括桃花岛、竹山曲苑、稻田酒店、婚俗体验园、亲子乐园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推进城乡融合,深化改革,彰显成效之实。
当前,广安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激励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让改革成效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广安市共有休闲农业主体1248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2.04亿元,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03.52万人次,带动1.5万名农村居民就业。
现如今的郑家村不仅是游客的“诗和远方”,也成为了村民的致富宝地。李世燕说:“旅游区建成后,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通过就地务工、土地流转、自主创业,开农家乐、小超市、小吃摊,持续稳定增收,现在60%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真正实现了发展红利全村共享。”
从田间忙碌的水稻收割,到数字大屏的智慧管理,再到再现陆游笔下的农家安逸,8月的广安呈现了推进“三农”工作的丰收盛景。围绕“三大目标”,这座城市正在从耕好一块田、守好一座村落开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让辖内的乡村迎来振兴蝶变。
擦亮“名片”,做“活”文旅
广安古称賨州,有记载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这里是孕育伟人的红色沃土,这里有雄奇瑰丽的山水画卷,这里在文人雅士的诗词中余韵悠长。近年来,广安市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全力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品牌,现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
经过广安市和华蓥市两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打造,如今的华蓥山旅游景区已是热门红色旅游景点,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与激情澎湃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华蓥山旅游景区本着做“活”文旅的目标,广安、华蓥两地着力推进华蓥山景区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持续招引和培育精品项目。选址在华蓥山中段西麓的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依托泉水富锶和宜人气候,致力于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富锶疗养为一体的中国锶茶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川渝地区休闲避暑胜地。
同时,华蓥市积极打造“华蓥山上居”文旅名片,开展多项乡村振兴民宿项目。其中,于去年底在华蓥山开业的上山上·山野时间愈所民宿,拉开了华蓥山居精品民宿的开发序幕。民宿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由森林自然、在地人文、靠山风物构成的山居生活样本,可以在这里赏风听雨,拥抱山景。目前我们已经在新开高端民宿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最近两个多月,每天基本处于满房状态。”
做优“华蓥山上居”、做靓“嘉陵江畔游”,今年,广安市发布了《广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正在通过各项举措,努力擦亮“名片”,坚定不移做“活”文旅,加快建成重庆都市圈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发展轴。
推动“三型”城市建设,改善社会民生
广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安市正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三型)城市建设,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争取在儿童抚养教育、青年就业成才、老年就医养老以及城市融合共建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打造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供给示范样板。
广安区白塔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同时,广安也在坚持以海绵城市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打出了一套“老旧小区+海绵”创建宜居环境、“市政道路+海绵”推动城市更新、“公园绿地+海绵”促进景城融合的组合拳。截至目前,广安已建成海绵型建筑与社区32个、海绵型道路广场36个、海绵型公园绿地18个,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9%、绿化覆盖率达44.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7平方米。海绵城市建设得到群众高度认可,市民对海绵项目实施满意度达到97.76%,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