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军史学习教育滋养战斗精神

发布时间:2024-11-24 11:59:40 来源: sp20241124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的重大部署,将培塑人民军队战斗精神作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一路走来,高昂旺盛的战斗精神始终是人民军队朝气蓬勃、砥砺前行的制胜密钥,是革命军人听党指挥、矢志奋斗的本色写照。新时代官兵要从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发更加饱满昂扬的战斗精神,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在军史学习教育中培固战斗精神之基。习主席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信念能产生深刻、稳定、持久的精神动能,赋予人民军队“逆水行舟勇向前”的打江山毅力和“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守江山定力。从滚滚狼烟中舍生忘死抗击敌寇、推翻反动政权,到和平环境下默默奉献守护国家安宁、维护世界和平,无不彰显着人民军队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来自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则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我们要深入学习人民军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下的不懈奋斗史,认真体悟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军人精神世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真理力量,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赓续传递理想信念火炬,用真理之光照亮理想之路。

在军史学习教育中筑牢战斗精神之根。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武装力量,党指挥枪铸就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和永恒军魂。从南昌起义肯定党的作用高于一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将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一路走来,听党指挥始终是贯穿于人民军队发展全过程的鲜明主线和最高原则,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历经艰难顿挫而从不溃散、不断发展壮大而高度团结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人民军队的各项工作都同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紧密相连,全军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步履同频。习主席指出:“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史,不断健全完善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锻造战斗精神的旗帜,将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确保人民军队军魂永驻的“定海神针”。

在军史学习教育中守护战斗精神之源。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人民军队是因人民而生、与人民同行、为人民而战的正义之师。从响彻寰宇的南昌城头第一枪开始,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部队战斗精神的宗旨所向。毛泽东同志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争取人民群众的自由解放而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牺牲和坚韧兑现了为人民求解放的铿锵誓言,留下了“半条被子”“彝海结盟”等许多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自觉服从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在保家卫国、抢险救灾等一系列艰险考验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成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守护人民安居乐业环境的“钢铁长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要深入学习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血脉相融的成长壮大史,始终与人民心相连、情相依,将立根在民、奋斗为民作为哺育战斗精神的不竭源泉,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作为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支撑。

在军史学习教育中传承战斗精神之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是人民军队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锐利武器,是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内核。毛泽东同志将“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作为人民军队“十大军事原则”之一,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回望历史,红军将士凭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顽强斗志,血战湘江、过沼泽草地等,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八路军将士凭着“愿拼热血卫吾华”的牺牲精神,深入敌后、慷慨赴难,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志愿军将士凭着“坑道能歼百万师”的信心决心,苦战不退、抗战到底,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90多年岁月峥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以顽强战斗筑起了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谱写了陈树湘断肠取义、八女投江誓死不屈、刘老庄连血战到底等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我们要深入学习人民军队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攻坚克难史,发扬斗争精神,砥砺斗争意志,将迎难而上、向死而生的革命意志作为涵养战斗精神的丰厚沃土,让英雄们的斗争血性和无畏气概代代相传。(刘生琰)

(责编:梁秋坪、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