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界:经济转型需拥抱新市场、把握创科机遇

发布时间:2024-11-16 21:36:49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香港6月26日电 (记者 魏华都)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香港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多名工商界人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香港处于经济转型期,应勇于拥抱新兴市场、把握创科机遇,争取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图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资料图片) 中新社 记者 李志华 摄

  近年,香港经济形势受国际政经局势影响而发生改变。在新的历史发展期,香港各界全力拼经济、谋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开拓新兴市场,同时着手发展创新产业,趋向产业多元化。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香港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不同行业都要认知、求变,提升质量,相信经济转型会带来新机遇。

  “现在是时候重新出发。”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陈少山告诉记者,在进出口行业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正越来越重要,这是业界需要留意的。特区政府正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这些市场缔造新的协议,为香港企业争取权益、落实优惠,是新经济形势带来的机遇。

  多年来,香港的重点产业集中在地产和金融等行业。陈少山认为,未来香港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多元化,涵盖创新科技、金融创新和文化产业等。

  “我们要认清形势,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是‘超级联系人’,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角色。”陈少山建议,中国内地电动车企业可来香港北部都会区设厂,专做右舵电动车,出口到其他国家,让香港在国家电动车产业中受惠。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之一。2022年12月,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增值。一段时间以来,特区政府和业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养人才,让创科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简称“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回复记者查询时称,过去数年,该局协助业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成功推动超过1300个重点智能化项目,涵盖先进材料、生命健康、食品等,同时正推动多条智能生产线在香港落地,提升“香港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优势。

  毕坚文表示,生产力局正在推行大湾区“9+3+1计划”,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新质生产力及新型工业化服务基地,加强中小企业支援,协助香港成为内地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超级增值人”。

  毕坚文认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有助于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促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香港万希泉钟表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沈慧林认为,香港国安法和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实施,给予香港工商界更清晰的指引和保障,让业界可以尽情去做生意、招商引资。

  沈慧林提到,推动发展创科产业和新型工业化,不仅让业界经营更有效率,一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也会令市民生活更便利。(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