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1:35:04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哈尔滨1月27日电 (记者 刘锡菊)作物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质、高产、抗逆农作物新品种的物质基础,种子是农作物提质增产的关键因素。据统计,黑龙江省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为45%,如何通过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今年黑龙江省两会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院长杨广东关注到“极早熟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问题。“通过极早熟种质资源基因挖掘、聚合,培育极早熟品种,向北延伸农作物种植区域,是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重大战略部署和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重要保障。”杨广东表示。
杨广东介绍,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种植区一般是指黑龙江省的第四、五、六积温带,总耕地面积2000多万亩,由于所处的生态区域无霜期短。我国极早熟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现有种质基础已无法满足突破性创新的需求。通过极早熟种质资源基因挖掘、聚合,培育极早熟品种,向北延伸农作物种植区域,是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重大战略部署和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重要保障。
他表示,黑龙江省第五、六积温带极早熟种植区目前耕地面积700万亩和有效利用坝外地300万亩,共计1000万亩,加强黑龙江省第五、六积温带极早熟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杂粮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预计每年将提升粮食产能20亿斤,不仅能够丰富极早熟种质资源,有效提升黑龙江省的粮食产能。同时,黑龙江省极早熟种植区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生态条件相似,极早熟农作物品种可在俄罗斯登记推广,俄罗斯远东地区有耕地优势,研发极早熟种质资源和品种,将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双边开发和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做好品种储备。
为此,杨广东建议应开通第五、六积温带玉米等作物审定渠道,建立极早熟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计划。此外,加强极早熟种子研发类平台建设,以现有的1700-1900℃种质资源为基础,在三至五年内完成1700~2000℃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杂粮等作物的新种质资源创制和培育新品种,并积极在俄罗斯类似生态区登记推广。他还建议通过设立重点研发或“揭榜挂帅”项目,让科研院所、大学协同民族种业联合攻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等多技术融合的方式,聚合极早熟种质的关键有利基因,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黑龙江省五、六积温带种植的积温在1700~2000℃的极早熟、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等特点的农作物新种质,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杂粮等农作物品种产量提升8%以上,并积极在俄罗斯类似生态区登记推广。(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