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f40e485a-c65e-4588-a264-a0264536688d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参观者在“黄埔同学录查询室”翻阅黄埔军校学员资料。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222b3092-e87d-4480-b242-e2c6c77a1c9f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官长饭厅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0d4eec8e-72b7-40cf-95e2-24293b358cd4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学生宿舍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1b2fd604-3132-4f9d-b189-8813ff4f4059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eebfb3ff-d433-4296-9a3c-c392e3c3a4e0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吸引参观者。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67fea489-dbb3-44d7-8b2f-34f5d43cdd7e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67d28f24-f6d0-41b8-aa52-962e9664644a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军械库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a883bce7-ef92-415c-b4f2-7815eb9c5e0c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37b4775e-a6b4-439d-abe4-a2ac131ee12f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38e26b84-1d66-41a4-9b6a-c9f2b91e8222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开展仪式。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524a9fdd-e0e5-4917-b2de-34051d5f3881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藏品捐赠证书颁发仪式。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36fd4e73-728e-4a0f-9b93-5fe44ac35c35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展出的黄埔烈士抗战家书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ff3b6f59-885b-4bd6-9f45-5bc6c16ce7c3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616/2b578ce8-a220-4b93-864b-6e01b318804d_zsite.jpeg)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首发仪式。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编辑:李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