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合作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12-06 02:46:17 来源: sp20241206

   中新网 上海9月1日电(李姝徵 杨海燕)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在华展开,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界学术界代表应邀访华。

  8月31日,9位来自美国、欧洲的专家学者来到上海浦东,在当日举行的上海金融经济战略座谈会上,向中国学者接连“抛”出问题。

  与会西方专家学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地位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表示,包括电信通讯、绿色能源等,现在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已是领先者。

  就在座谈前,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主任图格鲁·凯斯金在上海酒店的电梯里,偶遇了一个正在送餐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小小的“惊喜”,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技术革命,“我很震惊,因为我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见过。”他向媒体表示。

  历经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78.70亿元,全球排名倒数第七,到2023年126.0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什么中国不认为自己是发达国家?”座谈会现场,多位海外专家学者问到。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表示,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幅员辽阔,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人均收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也有差距。“中国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刘宗义表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建设基础设施和增进民生福祉十分重要,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所关注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全球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公共服务,更为世界提供了和平与稳定。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发展是基于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这些计划引导经济朝着既定目标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有何不同?”“中国如何推进‘双碳’工作?”……海外专家学者接二连三抛出的问题,在座谈会现场得到了面对面的解答。

  “我参加此行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罗思义表示,通过海外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非常容易,“但我希望了解真实的信息和具体的事实。”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冲突、市场动荡、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必须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

  海外专家学者也表示,当前,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尤为重要。“全球需要更多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克劳斯·拉雷斯说。(完) 【编辑:张燕玲】